來源:新華報業(yè)網(wǎng) 作者:汪波 2007-08-24 17:02:56
8月22日,先后被北大、清華錄取又因網(wǎng)癮被兩度退學的四川南充考生張非再次到清華報到, 這是他第二次走進清華大門。(8月23日人民網(wǎng))
張非的三進兩出大學校門,猶如一個棱鏡,清楚地折射出中國第一大考――高考的兩面來。一方面,它凸顯了高考的公正、公平。“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分數(shù)是大學校門的唯一敲門磚。它不管這個學生以前怎樣,其他方面怎樣,是否曾經(jīng)來過,都會給他一個新的機會。正如清華大學發(fā)言人所言:“張非參加高考的資格和條件都符合國家有關高考的要求,他的高考成績也達到了清華大學在當?shù)氐姆謹?shù)線,錄取他是正常的過程。” 一個學生只要高考考出高分,他就有權被錄取;而如果他在學校期間沒有修夠?qū)W分,學校也有權將其退學。張非的能出能進,顯示了高考制度的剛性與威嚴。
另一方面,它也暴露出了高考制度的弊端。“惟分是舉”的選拔機制,無視學生學習以外的其他能力與素質(zhì)。這種一個“孔”的“過濾網(wǎng)”里可能“魚龍混雜”,也可能導致孩子們的畸形成長。張非的父親張道誼說:“都說我兒優(yōu)秀,但在我看來,他并不優(yōu)秀,他的優(yōu)秀只是在中國教育制度下、在分數(shù)評價體系下的優(yōu)秀,他的優(yōu)秀很不全面。” 初高中時的張非,既能考出好的成績,同時又集所有壞習慣于一身,如逃學、上網(wǎng)、離家出走等,而且非常自閉,不愿意與他人交流,也不懂得對父母感恩。
兩方面相比較,應該還是其利遠大于其弊。從現(xiàn)實中看,三十年的高考史導演了無數(shù)“知識改變命運”的“神話”,促進了中國教育事業(yè)乃至整個社會的極大發(fā)展。從理論上講,我們不得不承認,高考制度依舊是我們所能設計出來的最為公平的選拔機制。但也不能因此否認其弊端,它單一的“門檻”把許多優(yōu)秀學子拒之門外,也不能保證進來的都是“天之驕子”,張非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所幸的是,改名“張空谷”的張非,已戒掉網(wǎng)癮,立志要有一個“新的開始”。而我們的高考,什么時候會有新的開始呢?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