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匯報 2009-01-19 09:13:42
新年伊始,全國各大知名高校自主招生選拔再次拉開序幕。由最初的22所增加到如今的76所,高校自主招生比率不斷擴大,招考專業更為全面,考試程序日趨成熟,受到越來越多考生和家長的重視。
當前高校自主招生更多體現了大學的意愿,打破了傳統高招的“唯分數論”。特別是中國一流名校的自主招生,強調創新拔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促進了中學教育教學改革,其積極意義正在逐步顯現。
高校自主招生筆試、面試中出現的一些“難題”、“偏題”,與傳統的基礎教育存在一定距離,給高中教學提供了一些可資借鑒的方向,對學生發展個性特長和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有促進作用。
“唯分數論”遭遇挑戰
■何曉文(華東師大二附中校長)
●自主招生給了大學自主選拔學生的權力,也給了考生不憑書面成績而憑綜合實力進入理想大學的機會
●高校自主招生帶來的將是人才培養模式的競爭,哪所學校在實施素質教育方面做得好一點,它就能在新一輪競爭中占得先機
高校自主招生,顧名思義,是各所高校根據自己的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設定入學標準,自己組織測試來選拔適合在自己學校學習的學生。在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歷史背景下,高校自主招生更多地體現了學校的意愿,打破了傳統高招的“唯分數論”,特別是中國一流名校的自主招生,強調創新拔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促進了中學教育教學改革,其積極意義正在逐步顯現。誠然,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考試的具體時間安排、部分試題的設計等等,還有待進一步推敲和改進。但就總體而言,高校自主招生給了大學自主選拔學生的權力,給了考生一次不憑書面成績而憑綜合實力進入理想大學的機會,因此受到學校、考生和家長等社會各方的歡迎。
“唯分數論”的一元選拔標準被打破
高校招生工作實際上是招生院校與考生之間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在現行的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考試體制中,雙向選擇的唯一依據是考分,盡管這是社會大眾普遍接受的公平標準,但其負面影響不可低估。由于分數優先,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出于孩子升學、學校聲譽的考慮,竭盡全力應對考試,以提高分數為先,而忽視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甚至不惜以降低學生學習生活質量、犧牲學生身體健康為代價大打疲勞戰。當然,熟能生巧,大運動量的機械訓練對于提高卷面成績確能奏效。但是,考分能否成為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依據呢?顯然不能。現在高校自主招生不唯分數就是一個正確的導向,有利于基礎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推進。
與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考試相比,高校自主招生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能;二是更加注重高校特色與學生特長的匹配。為了把最具潛質的學生挑選出來,高校比以往更加重視中學校長和一線教師的推薦意見。在中學推薦的基礎上再由高校作進一步考查。除了筆試,幾乎所有的高校都設置了面試環節,有的高校還增設小組討論,讓不同才能的學生都有展現的機會。
按照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一個人的智能不是單一的,每個人至少具有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等八種智能。由于受到條件的制約,現行的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考試側重考查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和語言智能,而且僅為書面語言智能,基本不涉及人際智能、空間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等現代社會生活必需、對于科技創新至關重要的智能,因而它的局限和不足十分明顯。而高校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它并不過分看重考生對于書本知識的記憶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著重考查的是創新潛質、團隊精神、社會責任感等綜合素質,尤其是小組討論環節的設置,使那些思維活躍、觀點新穎且具有領袖氣質和領導才能的學生脫穎而出。可見,高校自主招生這一舉措有利于創新拔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符合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方向,應當堅持下去。
帶來人才培養模式的競爭
高校自主招生作為我國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的一項改革,促進了普通高中的改革與發展,無論是傳統的重點中學或非重點中學,還是現在的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或非實驗性示范性高中,都有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高校自主招生帶來的將是人才培養模式的競爭。哪所學校在實施素質教育方面做得好一點,哪所學校就能在新一輪競爭中占得先機。因此,普通高中必須堅持素質教育不動搖,發揮自身優勢,辦出學校特色。我校堅持數年的“六個百分百”育人模式,即100%的學生在校期間做100課時志愿者,100%的學生做小課題研究,100%的學生參與社團活動,100%的學生選修學校課程,100%的學生動手做100個實驗,100%的學生學會游泳,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受到高校的歡迎,這更堅定了我們追求卓越、崇尚創新的教育理念。
學校個性發展受到激勵
■唐盛昌(上海中學校長)
●高校必須探索科學選拔生源的規律性元素,在自主招生方式多樣化、評價標準多元化、選拔形式靈活化上做足文章
●大學的個性在自主招生中的充分顯現,將推進基礎教育努力思考如何辦出學校特色
新年伊始,全國各大知名高校自主招生選拔再次拉開序幕。獲教育部批準的自主招生高校由最初的22所增加到如今的76所,招生比率不斷擴大,招考專業更為全面,考試程序日趨成熟。然而,自主招生要真正成為推進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一次“破冰之履”,至少要在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實質性的探索、研究、突破、提升。
從學校層面推進高校招生體制改革
高校招生最初是“全國一張卷”,難以適應各個省市的教育差異性,于是就有了各省市的獨立自主命題。而各省市獨立自主命題與高校選拔適合生源自主權的矛盾,推進了高校的自主招生。我國高校招生體制改革正是實踐著從全國到省市再到學校層面的深入發展。自主招生要真正成為從學校層面推進高考體制改革的破冰之履,必須處理好國家、省市、學校三個層面的關系,推進實施自主招生高校的有序擴大,并使招生總人數形成一定的規模;必須探索出科學選拔生源的規律性元素,并且在自主招生方式多樣化、評價標準多元化、選拔形式靈活化上做足文章。
真正實踐“以學生發展為本”理念
隨著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已經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這一理念要真正落實到教育實踐中,招生制度的支撐是必不可少的。統一考試采用同質同量的考試內容,錄取方法則以總分排序為主,這些在本質上強調的是共性。自主招生把部分選擇權交給了高校,高校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和目標,制定較為靈活的選拔方式,適當放寬分數要求。更深層的導向應該是對“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尊重,認可學生的個性發展,認可學生基于志趣聚焦的一定專業指向性,認可那些特別潛能得到一定彰顯的優秀“偏才”、“怪才”……要真正形成與之匹配的具體落實方略、操作方式、教育銜接與制度支撐,則是高校面臨的重大挑戰。
鼓勵基礎教育辦出學校個性特色
高校招生制度對基礎教育的辦學取向具有鮮明的導引作用。自主選拔將部分人才選拔的標準和實施程序下放給了高校,有利于實現高等教育人才選拔與人才培養理念的對接,但在推動基礎教育辦出個性、特色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前,各高校的自主招生導向、特色標準不是十分清晰。大學的個性在高校自主招生上應得到充分的顯現,亮出自己的專業特色、學科個性、選拔標準,且保持穩定性與及時、及早公開。這對推進基礎教育努力思考辦出學校個性、特色,有著重要的促進與激勵作用,有利于基礎教育在夯實基礎的同時,關注學生興趣培育、志趣聚焦,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最終實現與適合學生發展的高校的“聯通”。高校對其自身個性特色的宣傳與選拔方式的清晰導向仍需進一步加強。
探索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模式
高校自主招生目的在于選拔合適的學生進行適合的教育,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素養的提升。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在高中與大學的學習,仍然只能說是處于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階段。目前,腦科學、認知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等相關領域還未充分發展,創新人才早期識別和培養仍是一大難題,即使在西方發達國家也不例外。那種以“高分”、“競賽成績”作為衡量創新素養的主要指標早已受到多方質疑與挑戰。創新人才的早期識別與培養,需要不斷探索與實驗、實踐。在現行以總分為最重要標準的高考制度面前,具有創新潛質學生的發展通道,必然也已經遇到了種種障礙。高校自主招生在這一方面理應加強探索與研究,在創新人才早期識別與發展通道方面形成行之有效的辦法與可操作的方案,真正使有發展潛質的學生脫穎而出。在這方面,高校自主招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誠然,高校自主招生要真正實現以上幾個方面的“破冰之履”,肯定有一個發展、完善的過程,需要有勇氣、有責任地去解決前進路上的一系列戰略與戰術、宏觀與微觀的問題。在宏觀戰略上,要思考怎樣處理好高校自主招生與統一考試的關系,怎樣做到高校自主招生的公正、公平等。在微觀戰術上要思考如何有效安排選拔時間與程序,避免增加學生的負擔與沖擊正常的高中教學秩序;怎樣合理安排考核內容與形式,避免出現針對自主招生的新一輪應試;怎樣理順高校自主招生與中學誠信推薦的關系;怎樣推進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在高中復習階段的系統教育與學習指導等。其中有些問題需要高校自主招生主動面對,有些需要協調各方面力量統籌解決。如果這些瓶頸、難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這一“破冰之履”,將帶動我國高校招生制度走向新的改革之路。
特長生多了用武之地
■謝應平(復旦附中校長)
●筆試和面試的內容涉及面廣,有利于促進學生在平時博覽群書,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發展個性特長
●一些高中過早實行文理分科,使學生在自主招生中的競爭力減弱
對高中教育的影響已經顯現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經過幾年積極穩妥的試點,對高中階段教育的影響已經逐步顯現。
首先,自主招生從根本上打破了一考定終生的狀態。在此之前的春季招生、高職校招生、外語藝術軍事體育類院校提前招生等,只是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是多了一次機會,但是對有其他有特長的、綜合素質優秀的學生,卻仍然只有高考一條通道。現在的高校自主招生相當于提前錄取,不但給優秀學生多了一個機會,更可以把他們的能量從反復的高考復習中提前釋放出來,看一些自己愛看的書,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或者提前接觸高校的課程學習等。
其次,高校自主招生選拔程序、方式、內容不盡相同,但大致都是網上報名、學校推薦、筆試、面試,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由于高校學科特色不同和考試時間不同,學生選擇的自由度比較大。高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長和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和推薦,教會學生學會選擇、學會放棄,正確對待機遇和挑戰。
再次,高校自主招生可以推進高中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由于筆試、面試的內容涉及面廣,學生不需也無法做專門的復習準備,因此并不會增加學生額外負擔,反而會促進學生平時博覽群書,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發展個性特長。至于有些學生為了應付考試面試做些專門準備,這也是正常的,因為要進入名牌大學是要付出努力的。還有的學生不會選擇,或者缺乏自信和實力,盲目報考多所高校,疲于應付各校的考試、面試,這與素質教育和自主招生沒有必然聯系。
必須避免認識上的誤區
高校自主招生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還是一個新鮮事物,難免會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和操作中的不足。
一是個別高校筆試要考九門學科,這對大部分高中學校是個不小的沖擊,因為很多學校過早讓學生文理分科,甚至從高一開始就引導學生選擇3+1。雖然考九門學科可以考出學生真正的學習能力,但問題是考生難免要花時間去復習高一學的歷史、地理、生物等內容,學習負擔必然會加重。這一問題要在實施“學業水平考試”之后才能解決,高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各學科水平考試的等第確定是否免試。
二是自主招生結束后,落選的學生要通過高考再進入這些高校的名額“減少”了,難度“增加”了,會產生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其實,這些學生應該想通,已經榜上有名的學生本身是優秀的,應該錄取的,高校招生的總數不因自主招生而減少,那些學生只是先走了一步,因此落選學生要學會為別人的成功而高興,以此激勵自己,調整好心態,抓住高考的又一次機會,進入適合自己的高校。
三是自主招生特別是面試總有人要打招呼遞條子,這需要監督制度和誠信體系的不斷完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