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21 11:56:25
住在樹上的心曲伍立楊
樹木記載地球的歷史。遠在三億多年以前,樹木統治著地球。原始森林中,樹木與其他動植物形成微妙的共生聯盟關系。昆蟲采集花蜜,傳播花粉,底下的真菌則與樹木交換寶貴的物質。大量的昆蟲和小植物,又把樹葉當成它們的廉價住宅……其葳蕤繁盛,猶如韓愈詩云"山紅澗碧紛爛漫,芭蕉葉大梔子肥"。
歐洲的自然之友把休憩的木屋和草屋建到了山區的大樹上。那些小層橫在碩大的枝丫上,上面的樹冠,或者濃陰蔽日,或者枝葉扶疏,漏下斑駁的日光,或清冷的月光。適合建房的樹木是粗壯的橡樹、白蠟樹、山毛櫸、板栗樹或云杉。陪伴者,都是些鷦鷯、山雀、麻雀、斑鳩、花啄木鳥、蒼頭燕等等。黎明時分,仿佛大自然在揮毫作畫,東方的天空,夜晚灰色的面紗悄然褪去,碧藍的蒼穹抹亮新的一天。據說住在其中,很能真切感受到大自然釋放的能量。晚清大臣麟慶《鴻雪因緣圖記》卷二嘗謂"夾道長松掩映,四圍修竹茂密。竹方脫節,松正生花,雨蒸日氣,香氣逼人",即此境界也。香氣等等,也是一種能量,更是一種自由美的象征,如同無標題的幻想曲一樣,使想像力隨機而動,不再是某種規則的附庸。
林風送爽,好像激活了早已風化的久遠的時間,窮極觀照,心有物冥。吾輩臥游想望,漸漸產生滲透其間的幻覺。
住到樹上,這一點,倒是中海西海,心理攸同。中國的古人,更多的是住在樹下,"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晴好的天色而自生雨意,實則都源于大大小小的樹木的吐納,種種天籟淋漓的潑灑而來,了無無非是因為樹木氣息的融合。古人更看重的似乎是林木混生而形成的山林氤氳,王維送梓州李使君,那友誼都好像是這種山林混合氣息派生出來的,他有詩為證:"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端的是重彩加水彩,水意盎然。"松風吹解帶,山月照鳴琴",那是很放松的心態,近乎茫無思緒的放松;"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那則是尋幽的致;而"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則在禪思中頗加入了人生溟溟漠漠的憂患哀痛。樹和人相似,既有對陽光、空氣的渴求,也有自身努力歸于清寂的傷懷。總之,那富于多樣性到了豪奢地步的大自然,它不服從于任何人的規則,卻能給人心開啟鑒賞之源。
但是住到樹木上,最高蹈的一個理由,還是出自多年前看的一部美國電影,那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城鎮,一條漢子為政治流氓所嫉恨,乃憤然離開城市,住到山林樹上,墾荒稼穡,自食其力。忽然一日,流氓找上門來,漢子乃硬碰硬對之。流氓以為,拋卻城市,住到山上,要失去很多歡樂和方便,他莫不是有病吧?乃亢聲責問之。漢子答曰,我住到樹上,為的就是不想看到像你這樣的社會渣滓啊。電影中,那是一位英雄,但他的真正心曲,也還不外就是"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那樣一種意思罷。他的山林生活方式,即是從利欲熏心的現實之中,到自然中去,以獲取精神的自由或恢復生命的活力而成立的。
11、為什么"歐洲的自然之友把休憩的木屋和草屋建到了山區的大樹上"?請簡述理由。(3分)
12、從全文看,人們為什么喜歡"住在樹上"?請分條回答。(4分)
13、第4段引用了大量的古詩,請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2分)
14、作者以"無標題的幻想樂曲"比喻"香氣",試圖借以表明什么思想?(2分)
15、我們初中課文中有哪些人也是選擇"從利欲熏心的現實之中,到自然中去,以獲取精神的自由或恢復生命的活力"的?請列舉一個。(1分)
16、請你評析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3分)
11.(3分)最大限度的親近自然,真切感受到大自然釋放的能量,獲得心向的自由。
12.(4分)①"住在樹上"能擺脫人為的規則,給人心開啟鑒賞炎源;
②"住在樹上"能獲取精神的自由或恢復生命的活力。
13.(2分)①說明古人對樹有著特殊的感情;②表明樹與人在精神上共通。
14、(2分)住在樹上可以親近自然,馳騁想象。
15、(1分)陶淵明
16、(3分)文章從"歐洲的自然之友"寫到"中國的古人",繼而寫到"美國電影",層層鋪墊,揭示出人"住在樹上"的深層原因。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