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度社區 2009-09-24 10:26:00
高考專家預測:北京2010年新課改高考八大變化
2010年,北京將首次進行新課改下的高考,估計各位高三的家長和學生,心中都很沒底。因此,有一些特別重要的事情提醒大家特別關注!
目前,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恢復高考當年,570萬人報考,錄取20萬人,今年1020萬人參加高考,錄取人數為629萬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高考制度仍然繼續原來的模式,肯定不適應。所以,新課改對高考提出了客觀的要 求,因為基礎教育在改革,高等教育也在改革。
高考中,即使平時成績再優秀,如果高考成績不過關,便會名落孫山,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對于一個學生的評價,不僅要看一次高考成績,也要看平時的學習情況,以及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新課改高考,無疑是對現行高考制度的一種挑戰。
在北京新課改高考之前,已近有山東、廣東、海南、寧夏、江蘇、遼寧、天津、安徽、福建、浙江、上海11省市迎來新課改后的首次高考。因此:
我們先來看看外省高考動態:
從已經進行過新課改高考的山東等省看,高考評價方式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山東,近年高考科目設置為“3+X+1”,“3”和“X”并無變化,“3”指語、數、外三個科目,“X”指文科綜合或理科綜合,變化在于“1”,即高中畢業生適應社會應具備的最基本知識和能力素質,內容涉及高中課程的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
海南2007年起新課改高考則將高考科目設置從“3+文科綜合/ 理科綜合”改為“3+3+基礎會考”。以文史類為例,3+3的科目組合中前3項不變,仍為語、數、外,后3項為政治、歷史、地理,基礎會考按卷面實際獲得成績的10%計入總成績。理工類的科目組合前3項與文史類相同,后3項為物理、化學、生物。該方案一方面與會考緊密聯系,高中會考過去往往流于形式,而改革后,高考不涉及的內容將放在會考里,其成績的10%還將計入高考總成績,不至于讓高考成為唯一的指揮棒;另一方面在考試科目設置上將綜合變成了單科,脫離以前的“拼盤”模式,使學生的選擇余地更大了。海南新課改高考實際已對“一考定終身” 的高考制度形成了一定的沖擊。會考成績的10%計入總分,意味著高考前已有幾十分計入考生的高考成績,這樣,平日綜合素質好的考生將搶占先機,有助于減少高考臨場發揮的偶然性。這一點,在即將進行新課改高考的遼寧等省市那里得到了承繼。
從2009年起,遼寧省把普通高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向普通高校提供,并逐步作為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
天津則將著力使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和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制度與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共同組成完善的制度體系,形成有效的聯動機制,促進從人才培養模式到人才選拔模式的系列配套改革。在這個制度框架體系中,高等院校招生將參照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全面測量,擇優錄取。
福建省則將應屆高中畢業生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以全省統一的電子檔案等形式提供給高校作為錄取的必要參考。
安徽、浙江等省也明顯加大了考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力度。
從已經出臺新課程高考方案省份的情況分析,體現素質教育理念追求教育公平是一個共同的特點。一是體現新課改的理念,考試命題具有可選性、開放性多重特點。二是遵循素質教育的原則,綜合評價成為錄取參考依據。三是追求教育公平的目標,兼顧統一性與多樣性。四是新課程改革與高考改革同步進行。
為此,有的專家建議,新課程高考改革方案必須要注意幾點,一是吸收已有改革成果,二是兼顧必修與選修,三是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四是應加強對命題的研究和閱卷隊伍的組織。新課程高考方案需要高校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一線教師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必須充分考慮到我們的國情省情教情,既要體現我國高等教育未來的發展對合格新生的要求,又要尊重我國基礎教育的實際;既要正視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的實際,又要注意吸收當前高考改革的積極成果。
專家建議,不論是否參加新課改高考的學生,都應對自己的成績有一個客觀定位,沉著應對。對于最近幾年要參加新課改高考省份的考生來說,大家都是第一次參加新課改高考,都存在一定的擔憂與困惑,但“萬變不離其宗”,建議考生在學校和教師的指導下,結合自身情況加強復習,著眼自身綜合能力與素質,不必一味擔心考試形式和內容的變化。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