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考試報 2009-10-27 10:54:56
北師大附中高一年級學生任文正作為北京市首批“翱翔計劃”學員代表在大會上發言
《不同生境下黃芩形態及化學成分的差異》、《碳化壓縮木的性能研究》……這些深奧的科學研究報告可不是出自大學生之手,而是來自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翱翔計劃”首批學員。
10月19日,第一屆北京青少年翱翔科學論壇最后一場物理分論壇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學進行。從10月12日開始,來自北京市60多所高中校的114位首批翱翔學員陸續匯報了一年多來的100余項研究成果,包括陳佳洱、張仁和、林群等多位院士在內的60多位科學家、教育家和心理專家親自聽取匯報。
走進大學實驗室感受科學精神
2008年,“翱翔計劃”首批學員走進北大、清華、中科院等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2個國家級、市級重點實驗室,進行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和地理等方向的研修,享受“在科學家身邊成長”的樂趣。
清華附中學生賈骉說,在參加“翱翔計劃”的過程中,老師們嚴謹的科學態度給他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一次,他將完成的論文發給實驗室指導教師——清華大學王宏教授。沒想到,第二天他就收到了王教授逐字逐句修改的論文。錯字和不通順的語段都被一一改正,還加上了一些內容。準備答辯前,賈骉將做好的PPT發給了王教授,當時王教授正在外地出差,但第二天,賈骉還是收到了王教授深夜幫他改好的PPT。賈骉說,“翱翔計劃”教給他的不僅僅是科學技術本身,更是嚴謹的科學態度。
生物學科分論壇舉辦當天,在回答完專家的提問后,北京市第166中學學生張維予自信地回到座位上。她說,雖然有的問題回答得不是很好,但總體感覺還不錯。面對專家的提問,這名16歲的中學生表現得比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還要冷靜沉著。這一年來,張維予每個周末都要去北大醫學部做實驗,有時在實驗室一泡就是一天,中午飯也是湊合吃點兒。周六做了實驗,周日還要去看結果。剛進實驗室時,她遇到了不少問題。因為不懂實驗步驟,對分子生物學操作方法也不了解,試驗結果都不能用,她覺得很沮喪,甚至想放棄,在導師和師兄師姐的鼓勵下才漸漸地熟悉起來。“在我離開實驗室的時候,師兄師姐們還經常在繼續學習。他們對科學的熱情和嚴謹的態度深深影響了我。為了科研,我覺得花再多時間也值得。”張維予說。
“翱翔計劃”化學夏令營學員和北京五中葛巖老師交流問題
在“翱翔計劃”中實現自主學習
暑假里,來自北京市第171中學的李靜恬在“翱翔計劃”基地申報校北京育才學校參加了專業素養課程的學習,課程結束后,又到喇叭溝門和京北草原進行考察實踐課程的學習。在研究過程中,她和同學們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辨認植物。大葉大小葉小的龍芽草,有腐敗氣味的敗醬草……草本植物種類繁多,長得差不多,辨認起來非常困難。費了很大功夫,李靜恬才認識了這些植物。她說,“翱翔計劃”的學習和在學校學習不一樣,有時候幾天時間就要接受很多從未接觸過的知識,學習密度非常大,速度很快。“必須在課下多用功,擴大知識面,吸收更多的專業知識。現在不是老師讓我們學,而是自己要求學。”李靜恬說。
“翱翔計劃”的老師們都不留作業,但李靜恬和同學都給自己留作業。在研究過程中,同學們常常一起研討商量,經常一兩點才睡。李靜恬說,在考察過程中,他們需要不斷提出問題,用好奇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有了問題,不僅要自己思考,和同學討論,詢問老師,更得自己動手,一點一點摸索答案。“通過參與‘翱翔計劃’,我學會了自主學習,自己發現問題并通過討論實踐得出結論,學習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大大提升。”
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學員們都學會了自己查資料、看文獻、思考,并得出結論,學會了自主學習。
“翱翔計劃”讓孩子懂事了
“翱翔計劃”剛啟動時,有的家長并不支持,畢竟中學生有高考的壓力,參加“翱翔計劃”又不能直接上大學,還會耽誤不少學習時間。漸漸地,不少家長發現孩子在“翱翔計劃”的學習中發生巨大的轉變,學會了兼顧學習和科研,家長也轉變了態度。北京市第166中學學生趙婉婷的父親趙先生告訴記者,參加“翱翔計劃”后,孩子的變化很大,明顯比以前長大了,有責任心了。經常和同學一起討論,學會了怎么與人合作。做實驗很多時候都是在周末,大學的師兄師姐們,基地申報校、生源校的指導教師,都犧牲了周末時間陪著趙婉婷,這讓她非常感動。“通過這些,孩子還學會了感恩。”趙先生說。
寒暑假時,趙婉婷每天都要早出晚歸到大學做實驗,平時也要抽出業余時間到實驗室學習。去年期中考試前,她的學習特別緊張。一放學她就先到北京林業大學做實驗,利用等試驗結果的時間寫作業,寫一會兒作業再去看實驗結果。就這樣,她利用實驗間隙的時間完成學習任務。有時候回家都晚上10點多了,還要接著學習。趙先生說,學習時間雖然緊,但孩子明顯更珍惜學習時間了,做什么都不用家長督促。孩子這么辛苦,他非常心疼,但眼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心里又覺得很值。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