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子揚 2009-12-14 09:19:16
北京學生科技教育成果展示會十一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北京多所中小學校的學生向公眾展示了他們親手創作的科技作品,有二十名學生因此獲得了“首屆中小學生科學建議獎”。不過在獲獎背后,是許多學生“冒著”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學的風險;而在一些輔導老師的眼里,學生的創新意識,早已被升學所“綁架”。
一位獲獎的中學生說,能參加這樣的活動很感激學校、老師,為他們提供這樣一個平臺,即使學習成績不那么好,但在“科技創新的天地里”依然能受到尊重,輔導老師把他們看成了“寶貝”。他們在思考、創作的時候,很開心、很快樂,根本沒有“分數、升學的威脅”。
北京市八一中學科技中心主任朱凱告訴中新社記者,確實,在科技創新、發明創造上,那些平日里只知道埋頭苦學的孩子,在創造性思維上并不比那些有思想、愛動腦筋、但學習成績不怎么優秀的孩子強,這些“較笨”的孩子很專注,經常會產生些怪念頭,讓輔導老師都很驚訝。
然而一些學生要想繼續著自己的創新夢想,前提是學習成績必須優秀。一位海淀區初二的學生告訴記者,如果明年考不上好高中,父親就會把他發明的小玩意兒全部砸掉,在分數面前,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讓朱凱感到失落的是,學校與學生在創新、發明的意愿非常強,但每當學生升入初三、高二的時候,就因為中考、高考的原因,讓很多學生在繼續科技創新上打了折扣,意識也逐步減弱。為了考大學就要把一些“古怪念頭”、“科學狂想”放棄,幾乎成了每個學生無法逃避的宿命。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有些觀點被普遍認同:中國學生的數理化成績要比同齡的美國孩子好,中國學生基礎知識要扎實得多,只是創新能力差一些。
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對這種觀點毫不客氣地潑了瓢冷水:“這都是多少年來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認為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學得有多好!”在美國比較好的中小學校里,中國學生念的功課,他們也都是要學的,而且學得很靈活,絕對不是像中國那樣填鴨式地教。
中國一名學者就此指出,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一些重大航空航天研究成果起初并不是來源于鄭重其事的規劃,而是來自于一些“怪想種子”,其中不少是大學生或中小學生的奇思妙想。這些“古怪念頭”,并沒有受到科學家云集的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嘲諷或批駁,而是如獲至寶。為了搜索這些科學怪論,美國航空航天局甚至專門成立了一個“先進概念研究所”,每年都資助十二個極有創意的“科學狂想”,中國的中學生太空養蠶就是其一。相比之下,中國有時對“科學狂想”過于“講科學”了,特別是對孩子們的“古怪念頭”和創新做法不當一回事,對“異類”的孩子也時常非要把他們納入某個“標準”或軌道,如中考、高考。
朱凱還舉例說,看看這次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偏才怪才幾乎沒有,每個中學校長為了避免壓力,不得不“保守”地選擇分數高的孩子,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青少年發明家”,根本沒有機會入選。
這位學者還表示,出現這樣的狀況不僅折射出所謂素質教育與高考入學資格的矛盾,也反映出在如何對待孩子的創新能力和“出格人才”方面的困惑和無奈。我們如果一味堅守高校錄取標準,有可能耽誤一些奇才,甚至影響到更多孩子熱愛科學和創新思維的積極性和行動。“說實話,還是在于教育體制變不變的問題”。
記者注意到,本次學生科技教育成果展示會秉承的宗旨是“展示成果、示范交流、體驗科技、分享快樂”,中小學生們在向公眾講解他們的發明和創作時,一張張稚嫩的臉龐散發出如同“宗旨”一樣的快樂與自信,但不知道,未來面對升學壓力的時候,這樣一張發明創新的笑臉,還能維系多久?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