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黑龍江新聞網(wǎng)-生活報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0-01-29 17:28:20
為了讓今年參加中考的考生了解語文學科命題方向,采取科學方法備考,28日,記者對2002年、2009年帶出兩屆中考狀元的哈市第49中學教學副校長趙宏國進行了采訪。趙宏國是省級教學能手、哈市中考命題預備人員、市級骨干教師、哈市語文學科兼職教研員。他參與了2009年哈市中考語文閱卷工作,是語文學科的題長。趙宏國所帶學生劉天睿是2009年哈市中考狀元,同時也是哈市中考語文學科第一名。
變化一: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由11篇增至12篇
據(jù)趙宏國介紹,哈市今年的語文學科考試說明與2009年的考試說明相比沒有明顯變化,只在細微處略有調整:首先,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篇目從2009年的11篇增至12篇,新增《口技》;其次,古詩文背誦篇目仍為35篇,但部分篇目有所改變。
對于新增和變化的篇目,考生不要盲目認定其對中考有特殊意義,復習時應將其與其他篇目同等對待。
變化二:考試范圍有微調
這兩年的考試說明均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基本依據(jù),今年中考參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內(nèi)容,2009年中考參考的是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八、九年級的教材內(nèi)容。
對于此處微調,考生不必擔心,因為2009年參加中考的學生上六年級時學的是北師大版的教材,故不納入考試范圍,而2010年參加中考的學生始終學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所以才出現(xiàn)了考試范圍上的微調。
變化三:積累與運用部分 兩項表述有微調
積累與運用部分的考試內(nèi)容中兩項表述有微調:首先,第四個考點“能夠根據(jù)具體語言環(huán)境辨析詞語(包括成語)的意義,能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與2009年相比,今年特別指出詞語的范圍包括成語,這與課程標準的要求、實際教學及中考的題型都是吻合的;其次,第九個考點在2009年“能仿造例句造出新句,能根據(jù)上聯(lián)對出下聯(lián)”的基礎上加上了“能根據(jù)要求擴展或壓縮語段”。
備考策略一:課內(nèi)古詩文復習 貫穿備考全過程
中考語文復習要做好如下幾點:全面復習課內(nèi)古詩文,專項復習積累與運用部分內(nèi)容,分體裁復習常見課外現(xiàn)代文閱讀,根據(jù)話題作文及材料作文的要求,分體裁進行作文訓練。考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某一階段復習的側重點,兼顧其他。建議考生首先復習課內(nèi)古詩文,并將其貫穿于復習的全過程。
備考策略二:要重視考試說明
許多考生只看考試說明附錄中的篇目,其實考試說明作為哈市中考命題的重要依據(jù),無論是老師還是考生都應給予充分重視,要一字一句地研讀考試說明中指出的每一個考點。比如:在命題原則中,哈市教研部門特別強調“要杜絕繁偏舊題,從學生的身心實際出發(fā),體現(xiàn)時代性。”鑒于此,考生在復習時就應敢于取舍,不要讓偏題、怪題占用了自己的寶貴時間。
語段閱讀雖然有很多不同的問題形式,但仔細辨別就會發(fā)現(xiàn),都是與考試說明中閱讀部分的考點相聯(lián)系的。
備考策略三:要注意總結規(guī)律
近幾年,哈市中考試題分析中反復提到,前三道題中,每道題的錯誤選項的錯誤類型都不同,這有利于指導師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總結規(guī)律、歸納方法。如此看來,考生應結合近幾年的中考試題,總結一下前三道題都有哪些錯誤類型。同樣,其他試題也都存在規(guī)律,在最后復習階段,考生應不斷思考、總結規(guī)律。對于課外閱讀的復習,應養(yǎng)成與課內(nèi)閱讀相聯(lián)系的習慣,即學在課內(nèi),考在課外;得法于課內(nèi),運用于課外。比如:2009年中考試題——《心靈折舊費》中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與《我的叔叔于勒》中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就如出一轍。
考生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只讀教材是不夠的,一定要廣泛涉獵,多讀書、讀好書、多積累;只會死讀書也不行,一定要在語文學習中多實踐、多體驗,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備考策略四:為作文積累素材
趙宏國表示,作文是中考語文的半壁江山,其作用不言而喻,在復習中考生應著重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積淀:
素材積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考生應該關注和留意以下幾個方面的鮮活素材:鋪敘美好的親情和友誼;描摹美麗的景物和感人的場面;關注現(xiàn)實生活熱點;熱愛有品位的文化藝術;中學生常涉及的議論角度;歷史及當今名人的典型故事等。
情感積淀。“人間真情最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考生應該蘊蓄以下“五情”:親情、友情、師生情、鄉(xiāng)土情、愛國情。
文化積淀。“文化底蘊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藝術品位”,考生應注意積累以下內(nèi)容:課文名篇、經(jīng)典名著、名人傳記、文化散文、鮮活時文、睿智心語。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