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人大附中肖遠騎 2010-03-23 10:25:08
兩會上不少教育界的代表、委員提出了“京劇進課堂、毛筆字進課堂”等建議,這些都是很好的建議。但我以為這些都是表象的東西,學校目前最缺失的是學校的文化精神。
早在十年前,我在上海的教育參考上就寫了一篇文章《哈佛的魅力與校園精神》。在那篇文章里我提到哈佛為什么能培養出那么多杰出的人才,它的魅力到底從何而來?
答案就在于哈佛的“永遠改革、永遠創新、永遠追求”的校園精神!哈佛人追求讓所有進入哈佛的“金子”都在畢業之后發出耀眼的光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哈佛的課堂上,是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它沒有多少正式的教科書,而是以全世界真實的經濟和企業背景為基礎:
要求學生理論與現實融在一起思考,強迫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
要求學生從真正的“政治家”“企業家”的角度去思考,它重視的是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
正是這種學校文化精神的熏陶,從哈佛走出了6位美國總統,36位諾貝爾獎獲獎者。
由此我們知道,只有注重培養“學校文化精神”的教育,才是最高的、最好的教育!1914年,著名學者梁啟超到清華大學作題為“君子”的講演,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勉勵學生,這兩句話后來被鑄入清華校徽,高懸于大禮堂的上方,成為師生共同遵守的校訓。
清華大學秉承這種精神,建設這樣的校園文化精神,清華大學在中國的教育史、科學史上創造了杰出的成績。清華大學為國家人才的培養作出了貢獻!
我們知道:學校的文化精神雖然不像學校建筑風格、技術裝備那樣顯山露水;
它學校長期發展中所積淀下來的較為穩固的思想意識、行為習慣和生活工作態度;
它彌漫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和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影響著師生員工的一切行為(對人、對己),工作學習態度、思維習慣、人際交往方式等等;
它直接影響師生的價值判斷和價值追求。
學校的文化精神無疑是一種耳濡目染的教育,它能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這樣說來,學校的價值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蘊;鮮明的品牌個性;特色的教育模式。這一切構成了一所學校的文化精神。
教育需要潛移默化,辦學是一種文化行為,教師真正認同了學校文化,才能逐漸被這種文化同化,才能在行動中把辦學理念落實為具體的行為。
沒有文化便沒有學校,沒有優秀的文化,便沒有卓越的學校。文化是學校的根基;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發展的力量和源泉。
所以,我期待我們的學校(中學也好、大學也好),要有濃濃的文化氣息和文化精神,我們的教師要有儒雅的風度;學校的男生要有紳士風度;女生要有淑女氣質。
我期待我們的學校教育就是:
給你一部歷史讓你翻閱;
給你一種文化讓你感受;
給你一些時間讓你安排;
給你一個舞臺讓你表演;
給你一些機會讓你創造;
給你一個期待讓你自我成長。
在老師眼里,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太陽,這個太陽升起需要“他力”,更需要自身內在的驅動力。這個驅動力就是學校留給你的文化精神!
今天的教育,培養的是明天的人才,關系國家的后天的發展。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不僅關注學生的今天,更要關注學生的明天。
希望我們學校的畢業生20年后回母校,能讓母校欣賞你們的發展;
畢業60年后回母校,讓母校欣賞你們的健康。
在我們教育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出臺的今天,應該學習哈佛的成功經驗,鑄造校園文化精神,我們就能以有限創造無限,以瞬間創造永恒!國家的強大、民族的振興在這里,教育的魅力在這里!
相關文章:
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如何培養新型人才
網友熱議:孩子早晚自習該不該取消?
首都師大附中校長石彥倫:家校教育咋結合
公眾教育滿意度排名:濟南居首北京名列13
中學生上網調查:六成以上心情不好時選擇上網
教育時評:派位體現教育公平 名校內部也需要教育公平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