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杭州) 作者:梁建偉 2010-06-09 11:22:38
備受關注的高考將在上午最后一場考試后落下帷幕。這幾天,我們的視覺、聽覺幾乎被高考充斥,電視里放著高考畫面,開車趕去上班的路上,電臺里聽到最多的新聞仍是某某考生前一天晚上把準考證洗掉了、某考點的考生又忘記拿準考證了。
“10年后,或許這個現象會消失,因為高考已經不再受關注了。一般的游戲規則是三盤兩勝。”在這幾天新浪網進行的“你心目中10年以后的高考什么樣”調查中,網友如此暢想。
高考從它誕生那一日起就在“改革”和“爭議”中成長,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一個熱門話題,因為它承載了太多人的命運,僅僅今年,全國就有957萬年輕人奔赴考場。
10年后,我們的孩子將面對怎樣的高考?2020年,還有沒有高考?昨天,本報記者就未來高考改革的暢想,采訪了社會各界知名人士。
想取消高考,先試試取消小學生作業
蔡天新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
昨天是高考第二天,我在微博上發了“10年后的高考暢想”話題,40幾個博友回復。大部分人認為,要取消高考,大家都在期盼這個結果。我倒是在想,這10年里,高考還是相對公平的選拔方式,在高考制度暫時不能一刀切斷的情況下,我們要做的是改革。
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考改革必須與學校改革、教師水平提高與國家政治改革同步。首先,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只需要提高課堂效率,除了期中期末檢測,中小學取消所有的階段考試,小學生的家庭作業也取消。并且,中考也可以率先取消。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要統籌再分配教師資源。可以學NBA選秀的做法,讓上賽季排名最差的球隊首先有機會挑選最好的球員。國家要把最好的教師放到最差的公辦學校,以此來保持平衡,抵制擇校。當然教師待遇要得到全方位的保證。
在大學層面,要把握寬進嚴出的準則,實際操作的方式就是按照學校的層次實行不同比例的畢業淘汰率。這樣能促使學生改變“進了大學萬事大吉”的觀念,在大學真正學點知識,而那些沒有真本事的學生,也不敢通過各種很水的加分到頂尖學校做南郭先生。
只要品學兼優,不用高考就能讀大學
應質峰復旦大學教務處副處長
若干年后的6月7日,許多高三學生沒在考場里奮筆疾書,卻走進各高校的圖書館查閱資料,預習大一課程。因為他們已在早先高校自主招生過程中,被提前錄取了。
那時,高考不再是通向大學的唯一途徑,“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景象不復存在。正如我國教育中長期規劃所言,未來高校肯定會通過多種渠道選拔人才。
不止在全國學科競賽上拿一等獎的學生有機會保送,只要是品學兼優的學生,都可以在高考前向心儀的高校毛遂自薦,申請參加其自主招生。假如時間和精力允許,還可以多報考幾所學校,機會多少全憑自己把握。要是能順利通過心儀高校自主招生的選拔,直接被預錄取,就可以和高考說Byebye。
萬一你不是門門功課都那么優秀,也沒關系,藝術、體育甚至文學等特長也同樣能成為你走進象牙塔的敲門磚。以今年為例,浙江有8名學子通過參加“博雅杯”人文知識大獎賽,拿到了復旦大學預錄取名額。我們學校2007級有位乒乓球特長生,一直學得很好,現在成績是專業前幾名。
以前很多優秀的浙江學子以為要上復旦大學,只有高考一條路,而且這一考就要3天。事實上,今年截止高考前一天,僅溫州中學一所學校,就有近20名學生獲得保送資格或預錄取資格,被提前錄取了。今后浙江學子要考復旦大學,途徑會更多。在高校招生改革背景下,被預錄取的學生說不定也不用參加高考了,今后高考人數肯定會越來越少。
最招惹批評的高考制度相對公平
徐小平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
自從大學有了自主招生之后,每年招生期間,都有不少人來找我,問我在高校領導中有無熟人,能否“通通關系”,讓自己的子女獲得入學的優勢。
每次接到這樣的電話,我就惱怒不堪——為我自己的無能而憤怒。那些找到我并拜托我幫忙的人,都是有面子、有交情的人,我不能對他們說“見鬼去吧”,但不見鬼,我見誰?——我既見不到他們要見的人,即使能見到,我也不會提出這樣的請求。
高考雖然是社會上最招惹批評的話題,但同時,一個事實是,高考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制度之一,是我們城市普通人、農民、打工者等這些相對弱勢群體能夠通過公平競爭而改善自身命運的手段之一。
我想起美國大學招生體系。美國沒有中國式的高考(人家雖有SAT考試,但一年可以考多次),大學招生,百分之百是自主招生。無論公立還是私立,美國大學招生權力全部是在學校手里。每一個學生的命運,都由這些招生官員根據學生遞交的申請材料(少數包括面試)綜合審議決定。美國大學教育世界前列,“自主招生”,顯然是它制勝的重要手段。
中國高考會如何走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有效解決公平機制這個大問題之前,千萬不要輕易動了億萬人的這塊奶酪。
要保留“標桿”,否則會被罵翻天
袁岳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我想,10年后的新高考大致要滿足以下條件:一是仍有基本統一的標桿,否則地方主管部門和高校的腐敗與后門,會讓老百姓罵翻天,所以某些統一測試還是得有,二是隨著錄取率提高,中學生的負擔還會進一步減少,他們會把精力轉移到部分既有挑戰又有未來成長價值的項目上,所以今后我們在有限的基礎學業外,還會更多增加社會知識測試的價值,三是高等教育主體的自主權會逐步加大,其人才培養特色與教學資源配置與所招的學生特色會更多結合。
現在的高考方式造成我們有一大批被考傻掉的孩子,今后的高考或許會引入更多的學業能力測試。這種類似美國SAT的能力測試,將大大降低臨時考試的價值。同時社會知識測試也很重要,以此鼓勵中學生在中學時代就適當參與社區活動、社會志愿工作與社會實踐,關心校園外天地與社交能力。
高考改革的努力方向,應該是減少青少年成為考試機器,增強其作為可用人才的競爭力。本報記者袁春宇整理
未來方向:聯考+自主招生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根據之前教育研究院提出的民間版高考改革方案,10年以后,高考改革已經跨過了第一、第二階段,進入建立起多次考試、多次錄取、自主招生、多元評價招生考試新格局的第三階段。
而高考的改革可以采取“放開兩頭、穩住中間、逐步滲透”的方式,以985高校、高等職業學校、民辦學校和藝術類高校為突破口,逐步實現所有高校的自主招生。
隨著高考制度改革的繼續深入,“偽”自主招生也將被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招生所取代。
目前舉國都在關注高考,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我國集中錄取的高考制度,只能讓每個學生獲得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考生和學校之間無法充分的雙向選擇。所以要克服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改變統一高考的功能。
我國教改《規劃綱要》已經基本明確自主招生改革方向,即“高水平大學的聯考+自主招生”。這一改革,將打破自主招生高校考試的各自為陣,并力爭與傳統高考脫鉤,給予考生更大的選擇權。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