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百度文庫 2010-08-30 17:34:36
第六章液體和氣體的性質 6.4怎樣實現儒勒·凡爾納和威爾斯的幻想?
我們現在所有的真正的潛水艇,在許多方面不但趕上了儒勒·凡爾納所幻想的“鸚鵡貝”號,并且還勝過了它。不錯,現在潛水艇的航行速度還只有“鸚鵡貝”號的一半:現在的潛水艇每小時是24海里,而儒勒·凡爾納所想象的是每小時50海里(1海里大約等于1.8公里)。現代的潛水艇最長的航程是環行地球一周,而船長尼摩卻完成了加倍的航程。但是在另一方面,“鸚鵡貝”號的排水量只有1500噸,船上的水手只有二三十人,同時又不能連續在水底停留48小時。而現在1929年造的屬于法國艦隊的“休爾庫夫”號潛水艇卻有3200噸以上的排水量,管理它的水手多到150人,在水下潛伏不動的時間可以長到120小時①。
這艘潛水艇在完成從法國港口到馬達加斯加島的航行的時候,中途并沒有在任何港口停靠過。“休爾庫夫”上的人在居住方面,同“鸚鵡貝”上的人一樣舒適。同尼摩船長的潛水艇比較,它還有一種顯著的優點,就是在它的上層甲板上建筑有不透水的飛機庫,用來停留偵察用的水上飛機。
另外還應當指出一點,儒勒·凡爾納沒有替它的“鸚鵡貝”號裝置潛望鏡,所以他的潛水艇不能從水里觀察水面上的情況。
只有在一個方面,真正的潛水艇要長久地落在這位法國小說家的幻想后面:它入水不能那樣深。
可是必須指出,在這一點上,儒勒·凡爾納的幻想又超越了實際可行的范圍。小說里的某一處說,“船長尼摩到達了海面下三千、四千、五千、七千、九千和一萬米的深處。”而有一次“鸚鵡貝”號還下沉到一個空前的深處沉到一萬六千米深。小說的主人公說,“我覺得潛水艇鐵殼上的拉條好象在發抖,它的支柱好象彎曲了,窗子好象在水的壓力下在向里凹。如果我們的船不是象一個澆鑄成的整體那樣堅固,它立刻就會被壓成餅了。”
小說里的主人公這樣提心吊膽是完全有理由的,因為在水下16公里的深處(假如海洋里有這樣深的地方的話)水的壓力可以達到16,000÷10=1600公斤/平方厘米或1600大氣壓,這樣的壓力是不能壓碎鐵的,可是毫無疑義會壓壞船的結構。不過這樣深的地方在現在的海洋地圖上是找不到的。在儒勒·凡爾納時代(小說是在1869年寫成的)一般人都認為海洋有這么深,這完全是由于當時的測深工具有缺點。那時候,用來作測錘線的不是鐵絲而是麻繩。麻繩做的測錘線入水越深,就越會被水的摩擦力截留住。到了十分深的地方,摩擦力就會大到即使我們盡量放松測錘線,它也不能再往下沉:只能使麻繩糾纏在一起,而這卻造成一種不正確的印象,以為水非常深。
現代的潛水艇至多能經受住25個大氣壓,這就決定它們最多只能下沉到250米的深處。要下沉到更深的地方就得使用特別的裝置,叫做潛水球。這種裝置是專門用來研究深海里的動物群的。它的形狀并不象儒勒·凡爾納的“鸚鵡貝”,而象另一位小說家威爾斯在故事《在海洋深處》里所幻想的深水球。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坐在厚壁的鋼球里,沉到了九公里深的海底。這個鋼球在潛水的時候并不帶繩索,而是帶著可以拆卸掉的重物。在海底里,只要把潛水球所帶的重物拆卸掉,它就變得輕了,很快就飛升到水面上。
在潛水球里,科學家已經到達了900米以下的深處。潛水球用鋼索從船上放入深海,球中人可以跟船上人用電話保持聯系。
不久以前,有些國家建造了幾艘研究深水情況的特殊裝置不動式潛水球。它跟潛水球有一點最不相同。潛水球能在深海里運動,前進,而不動式潛水球只能懸在鋼索下面。開始的時候,這種不動式潛水球先是下沉到海面下3公里多的地方,后來到達過4050米的深處。1959年十一月,這種裝置又下沉到5670米,但這還不是它的極限。1960年一月九日,到達了7300米,一月二十三日,又在馬里亞納深海里還沉到了11,500米的深處。根據最新的數據,這里已經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