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 2010-09-02 09:50:22
二 睡眠的功能是處理記憶
人的大腦有記憶系統、知覺系統和注意系統等。科學家研究發現,人睡眠后,感覺信號的輸入和動作信號的輸出都會同時中斷,但記憶系統卻仍活躍著,睡眠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處理記憶!
1、睡眠增強記憶
人在睡眠中,腦細胞是如何實現對信息的記憶的?
科學家提出,記憶,就是細胞之間的聯系增強。在記憶過程中,不同的神經細胞同步發出電子脈沖,從而使這些細胞聯系在一起,實現了記憶。
人在深度睡眠期間,大腦中會產生一種速度較慢的生物電波,其生成機制和記憶產生的機制相似,起到了強化記憶的作用。
美國心理學家詹妮弗計算發現,“夜貓子”睡覺晚,但早上卻必須早起上課,他們比“云雀”每晚少睡41分鐘。學生學習以記憶為主,而睡眠缺失使記憶形成的能力下降,這可能是他們平均學分績點低的原因之一。
2、睡眠鞏固記憶
科學家用大鼠做實驗:將一只大鼠放在梭箱內,亮燈幾秒鐘后給梭箱通電,大鼠受電擊拼命奔逃,最后發現梭箱有一個洞,于是鉆過去進入了不通電的安全區。經過十幾次的重復,大鼠“學”會了一看到燈光就立即鉆洞進入安全區。過了一段時間,老鼠仍能一看到燈光,就立即鉆洞逃入安全區,這證明大鼠對以往的“逃生經驗”還有記憶。
后來科學家在訓練大鼠時,不讓它睡眠,結果發現大鼠“逃生”的學習成績很差,過了同樣的一段時間后,它還將“逃生經驗”給忘記了。
為何睡眠能讓記憶更長久?
科學家推測,我們剛學的新知識暫時地被放在大腦的“海馬體”區域;而長久記憶的知識則儲存在“新皮層”。睡眠時,“海馬體”緩慢而規律地向“新皮質”腦區放出微弱的電流訊號,這是在將新學的知識從臨時倉庫,轉移儲存到長久的倉庫中去,“短期記憶”被轉化為了“長期記憶”。
為何人晚自習的學習效率最高?是因為學習后立即睡覺,印在“海馬體”腦區的新知識印痕,在還沒有淡化前,立刻被搬進了“永久倉庫”。
3、睡眠騰空“郵箱”
學生們都有這樣的感覺,早自習時背書,背外文單詞,更容易記住,這是為什么?
科學家試驗發現,一夜不睡,將使大腦吸收新知識的能力降低將近40%,這又是為什么?
其原因是,睡眠有幫助 “騰空大腦”的功能。
如果連續學習,灌進的新知識擠滿了暫時存放它們的“海馬體”,就像郵件擠滿了信箱,再也不能接收新的郵件一樣;睡眠時,知識被轉移至容量更大的“新皮質”,這樣,滿載記憶的“海馬體”被清空了,從而保證有足夠空間“存放”新的記憶。
4、睡眠整理信息
聽一位記者朋友講,她每逢去采訪醫學專家,采訪完后,專業知識、創新思路、管理高招等,塞進頭腦的東西像一大堆亂麻,理不出個頭緒,于是干脆不想;待清晨醒來再想時,一、二、三、四,文章條理清晰了,連大小標題都跳了出來。
為何會如此?因為信息的重組,能在睡眠中解決。科學家研究證實,人在深睡狀態下,海馬區域的信息轉移到新皮層區域時,并非是簡單地搬家,而是在搬家的過程中,將信息進行分類加工,就像圖書管理員將新購進的書,分門別類地放上一格格書架一樣。
有的學生,經常熬夜,很用功地學習,但成績仍差,為何?研究人員認為,有個原因是:缺乏睡眠,擾亂了大腦中整理新記憶的區域——海馬體的功能。
5、睡眠有利創新思維
縫紉機的發明者一日夜睡做夢,夢見一群原始人舉著長矛刺他,長矛逼近時,他看到每個矛頭都有眼睛樣的孔。醒來時他茅塞頓開,得出了創造性的設想:把縫紉機的針眼設在針尖處!
再有,門捷列夫睡夢中發明了“元素周期表”,凱庫勒睡夢中發現苯的分子式呈環狀。
我們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昨天晚上還看似不能解決的問題,如一道數學難題,早上醒來,突然間有了答案。人睡眠時為何會有創新思維?
最新研究成果顯示,人在深度睡眠中,海馬區與多個大腦區域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在這樣的合作中,大腦活動聚合和處理著白天獲得的信息,加強著對知識的理解、識別、選擇和保存著記憶的關鍵特征,一些很需要或很重要的知識得到了保留和加強,而一些被認為是多余的知識則被“擦掉”,因此留下來的記憶更為有用。知識經這樣的處理后,創新思想便從中躍然而出了。
學生,尤其是處于升學階段(中二、高考、考研)的學生,這種信息整合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創新思維是非常重要的。
特別是考生,若睡眠不足,影響了創新思維能力,上了考場,面對那些為拉開分數而設計的難度較大的題目,很可能無法應對。
二 睡眠的功能是處理記憶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