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11-11-25 11:01:22
安全問題也是學校開展體育運動“慎之又慎”的原因之一。甘肅省蘭州市教育局體藝處處長王宏偉表示,出于安全考慮,“有的學校有體育館,但也僅對運動隊訓練開放,其他的學生幾乎無緣進去活動。”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的一位體育老師也表示,近些年,由于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體育技能下降,跳箱、單杠這類器械項目一直使用得比較少,“許多老師在教授課程的時候不僅難度會降低,也都選擇逐漸淡化這些項目了,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在種種條件的制約下,學校體育應如何發(fā)揮作用?
蘭州市體育老師田宏表示,要想提高學校體育教學的效率,讓學生有所受益,可以根據(jù)現(xiàn)有學生的狀況設計有特色的體育課。“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特長和愛好發(fā)展,避免枯燥,同時也可以讓老師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提高了老師上課的積極性”。
2007年,中央專門下發(fā)了文件,有針對性地指導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比如完善體育活動場地和設施;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性別和體質狀況,積極探索適應青少年特點的體育教學與活動形式;指導學生開展有計劃、有目的、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等。
但時隔4年,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仍未能有效改觀。“學校體育教育的探索非常復雜,一些學校為了應付考試或檢查‘突擊’體育工作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毛振明說,要發(fā)揮學校體育的真正功效,關鍵在于監(jiān)督與考核機制的完善,以促進學校對政策的落實。
父母愛戶外,孩子才不“宅”
家庭氛圍直接決定青少年生活習慣
“老年人在奮起,中年人在覺醒,青少年在沉睡”,青少年體育運動的尷尬現(xiàn)狀被一語道破。《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的數(shù)據(jù)表明,在休息和節(jié)假日的空閑時間,學生最喜歡做的3件事是:上網聊天和游戲、聽音樂學唱歌和看電視,出去運動的不足30%;當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大的時候,他們選擇的減壓方式是上網、聽音樂、看電視、和同學聊天,選擇打球跑步等體育運動的只有約32%。
“很多孩子在體育方面沒什么特長,參與興趣低,特別是現(xiàn)在有了很多可以代替體育運動的活動,”毛振明說,“‘宅’的休閑方式越來越受歡迎。”
由于青少年運動氛圍的缺失,體育運動越來越淡出學生們的視線。除了學習壓力和對體育“興趣不高”外,缺少運動伙伴、運動場所,公共體育設施不完善等客觀因素也使學生校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成了“無米之炊”。
由于找不到合適的運動場地,康嘉誠與同學的聚會內容就經常從打球變成吃飯,久而久之,他們便放棄了體育運動的計劃。不過,也有學生可以“因地制宜”。于雅惠就選擇了跳繩這項簡單易做的體育運動。“中考體育有這個項目,練著練著也就成了習慣”,她說,有時懶得動,父母就會拿著跳繩,拉著她一起下樓活動,“邊跳繩邊和他們聊聊天,或者自己聽聽英語,20分鐘的時間也不算長”。
“家長可以培養(yǎng)孩子一兩項運動愛好,與孩子共同運動。”孫宏艷說,“也可以幫助孩子結交運動伙伴,增加家庭小環(huán)境的運動氛圍”。她認為,家庭氛圍對青少年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和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至關重要,運動場地可以因地制宜,時間也可以化整為零,“關鍵還在于家長觀念上的轉變”。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