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揚子晚報 2011-12-05 17:44:58
打一打,一定要揉三揉
如果您想用“懲戒”的方式——“打”來教育孩子,那需要注意什么呢?
(1)明確“打”的原因:
蕭百佑說,他“打前先訓話,講明錯誤之處再打”。
如此,“錯”和“疼”就會直接建立起“條件反射”。
如果你一味地責罵、威脅和喊叫,或氣沖沖地說教,讓小孩子對你的憤怒感到害怕,內心樹立起保護自己的屏障,是不能幫助孩子建立起規矩的。
(2)“打”要適度。
蕭百佑說:只用藤條或雞毛撣,傷皮肉不傷筋骨;只打手和小腿,身體其他部位不打。
打重了會適得其反。有一位小學生總逃學,父親氣壞了,將他吊起來打,孩子竟逃出家到社會上去找“大哥”尋求溫暖和保護去了。
(3)打一打要揉三揉
“揉三揉”,是要讓孩子感受到“愛”。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人的基本需求,第一是吃飽穿暖等“生理需求”;第二,是“安全需求”。
當我們被拋出溫暖的子宮,來到這陌生世界,自身那么渺小和無助,只有在父母或養育者的愛撫中才會得到安全。如果被父母“打”了,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產生可能被拋棄的感覺。而“不安全感”是所有神經癥的共同人格基礎。
如,邁克爾·杰克遜屬于同性戀加戀童癖。心理學家認為他的病根在“沒有幸福童年”:他的父親拿鞭子或皮帶抽打他;提起他的一條小腿,讓他的頭朝下;深夜戴著恐怖面具從窗子里爬進來,并吵醒他。這讓他每次見到父親就魂飛魄散。
蕭百佑是怎樣做的呢?
他說:“我說的話就是軍令,同時又給孩子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對孩子同樣幽默風趣。我和妻子很注重陪伴孩子,陪他們學習,陪他們郊游,孩子們不會孤獨。”“我的妻子總是細心觀察、準確反饋,使得我的教育不會過頭,不會讓孩子們受委屈。”
女兒蕭簫的同學說:蕭簫非常開朗,看來父親的“棍棒教育”,沒有給她造成任何的心理障礙。
模仿大人是孩子的本能
“教”,到東漢時,《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而心理學則說:孩子七歲前是在他看見的“環境”中成長的。兩者說法,均符合孩子大腦的發育特點。
科學家在人的相關腦區發現了“鏡像神經元”。此神經元把人類幾萬年來文明進化的成果,壓縮成具有內在化模仿機制的特定的文化編碼(如同電腦里的內存“芯片”),儲存于人的神經細胞里,讓人在觀察對象的行為動作時,可在瞬間辨認和領悟,不假思索地迅速理解,即“頓悟”。
鏡像神經元的存在,使得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有個“頓悟機制”,一旦與外部事物接觸,此機制就會自動“啟動”。因此心理學家會說:孩子在七歲前實際上是一個觀察者,他會本能地去模仿大人,模仿他所看到的一切。
“身教重于言教”、“榜樣力量無窮”,在蕭百佑的家里有很好的體現。
蕭百佑說:“我是孩子心中的百科全書”;他喜歡音樂,喜歡寫詩,還送給妻子了一本詩集。
蕭百佑的助理說:“他是一個滿臉堆笑、幽默風趣的娛樂CEO,他從來不會訓斥員工和孩子,他只是用嚴格的標準和制度來規范大家。”
他的孩子們呢?也絕不僅僅是成績優秀,溜冰、琴棋書畫,孩子們樣樣都會。放假時,孩子們還到親戚的酒店打工。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