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葉子靜 2012-03-23 11:23:51
【命題原則】 2012黃岡中考物理科目考試說明
試題應有利于保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引導教師的教育教學,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初中物理課程改革。具體來說遵循以下原則:
1、多維性原則:試題注重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結合起來,全面考查學生的科學素養。
2、基礎性原則:試題注重考查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實驗,關注物理學中主干知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3、應用性原則:試題恰當反映物理與STSE[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環境(Environment)]的關系,注重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規律的應用,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考查。
4、探究性原則:試題注重考查學生是否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適度體現對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的考查,關注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展示。
5、科學性和規范性原則:注重命題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恰當把握試題的難度、效度和區分度。
【能力要求】
考試中對知識與技能和體驗性要求主要有以下五個層次:
1、了解:再認或回憶知識;識別、辨認事實和證據;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征。
2、認識:介于“了解”與“理解”之間。
3、理解:能把握內在邏輯聯系;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系;進行解釋、推理、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
4、獨立操作:獨立完成操作;進行調整和改進;嘗試與已有技能建立聯系等
5、經歷:從事相關活動中,經歷觀察、體驗、探究,在經歷的基礎上表達感受,做出相應反應。
【考試范圍】
考試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內容標準規定的學習內容為依據,包括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兩大方面。重點考查物理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基本方法和價值觀,以及對物理、社會和技術相互關系的理解,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科學探究與物理實驗能力等。考查內容不受教材內容的制約。
1、科學探究的考查。主要考查觀察及提出問題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
2、科學內容的考查與水平要求表
序號
考查內容
水平要求
1聲產生和傳播的條件,樂音的特性
認識
2現代技術中聲學知識的應用,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了解
3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現象及特點
了解
4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應用
認識
5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了解
6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了解
7固、液、氣三種狀態基本特征,物質的熔點、凝固點、沸點
了解
8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相關的現象
認識
9溫度,溫度的測量
了解
10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并能用其解釋某些熱現象
了解
11內能,熱量,比熱容及相關現象的解釋
認識
12摩擦起電現象
了解
13簡單的電路圖,電路的連接
認識
14串、并聯電路的特點
認識
15電流、電壓、電阻,串聯、并聯電路電流和電壓的特點
了解
16電流表,電壓表,電阻的測量、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獨立操作
17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理解
18電功,電功率,能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理解
19電功率的測量
獨立操作
20焦耳定律,有關熱現象的解釋
了解
21家庭電路的組成,家庭電路的正確安裝
了解
22磁場,電流的磁場,通電螺線管特點
了解
23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與哪些方向有關
了解
24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電磁感應的應用
了解
25電磁波,電磁波的應用,知道光是電磁波,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了解
26物質的組成,了解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新材料及其應用
認識
27原子和原子核,原子能
了解
28物質的屬性;密度的概念;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與密度有關的現象
理解
29會測量固體、液體的質量和密度
獨立操作
30重力、彈力和摩擦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測量,力的示意圖
理解
31機械運動及描述,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條件,慣性及相關現象的解釋
認識
32壓強,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理解
33液體壓強特點,氣體壓強,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認識
34簡單機械及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
認識
35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條件的應用
理解
36功、功率、機械效率
認識
37動能,勢能,機械能
認識
38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能量轉化及守恒;能源,能源的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了解
Ⅱ 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答卷方式:筆試、閉卷。
考試時間:考試時間120分鐘。試卷滿分160分。
題型及內容比例:
生物:
1.題型:單項選擇題(12分)、簡答題(23分),共計35分(含滲透衛生健康教育知識、血防知識、現代生產生活實用技術知識等內容共4~5分)。
2.試題難度:試題包括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難題,以中等難度題為主。難度控制在0.65~0.70之間。易:中:難約為4:5:1。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