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葉子靜 2012-10-30 09:28:26
我國將實施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以中小學為重點,全面加強學校體育。各地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同時聲明,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三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在教育工作評估和評優評先中實行“一票否決”。>>>相關閱讀
此次行動計劃是由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體育總局四家聯合制定,可見決心之大。這也難怪,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自1985年至2002年連續18年下滑,不該下降的下降,比如體能素質和心肺功能,不該上升的大幅上升,比如肥胖人數。相關部門出臺了多項措施,終于一定程度遏制了下滑趨勢,但整體水平仍令人擔憂。尤其是肺活量、肥胖率、近視率、速度、耐力、血壓調節機能等人體基本素質,仍懸在不合格的邊緣。
“少年強則國強”。國家和有識之士能不著急嗎?
學校作為教育機構,理應有所作為,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余活動時間不被擠占,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體育活動等等。但是每天鍛煉一小時,并不是新創造,而是鑒于落實情況不好,再一次強調。為什么難以落實?評價學校現在仍然以升學率為主,不但家長這么認為,主管部門也這么認為。學生參加中考或高考時,體育成績也不起決定性作用。所以學生、家長和老師都認為體育鍛煉應該為文化課讓路。
應試教育體制并不是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必然因素,還有一個原因同樣不容忽視。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透露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和城市學生相比,鄉村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等指標偏低,但耐力、力量、柔韌等身體素質指標高。是鄉村學校體育設施更先進、體育教師水平更高嗎?顯然不是,只是鄉村孩子不那么嬌生慣養。在田間地頭“打打鬧鬧”,幫家里干點農活兒,效果不啻專門的體育鍛煉。反觀城市,有調查顯示,近70%的學生回家后家長就不允許出去運動。家長的“苦心”也有收效,學生空閑時間最喜歡做的三件事是上網聊天和游戲、聽音樂學唱歌和看電視。很多學校不讓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委實也是不敢讓學生鍛煉。那么多學生老師照顧不過來,打球被砸著怎么辦?學游泳被嗆著怎么辦?碰上一兩個愛子心切、不依不饒的家長,學校就難以招架。在學生體質和承擔責任面前,學校本能地選擇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青少年體育鍛煉不足是一個社會問題,國家督促學校是應該的,但把責任拍在學校身上,收效恐怕也不理想。只有讓家庭和學校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都有充分的認識,才能扭轉乾坤。
(責編:紫涵)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