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6-12-01 09:45:24
比諾貝爾獎更重要的
白劍峰
、倜磕曛Z貝爾獎揭曉的時候,中國人總有幾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問:為什么獲獎的都是西方科學家?中國人離諾貝爾獎有多遠?中國人為什么拿不了諾貝爾獎?在中國人的心底,似乎隱藏著一種揮之不去的“諾貝爾情結”。
、诳陀^地說,諾貝爾獎并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國家的科學研究水平,但是,諾貝爾獎又是一個獨特的標志,代表了一個國家科學家的素質。當我們回望歷屆諾貝爾獎獲得者時,就會驚奇地發現:在他們的身上,除了有一種執著求真的科學精神外,更有一種關注人類命運的博大情懷。而這恰恰是比諾貝爾獎本身更重要的東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鄹鶕Z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評選的唯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對整個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例如,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他們分別發現了導致艾滋病和宮頸癌的病毒。這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現,無疑為人類戰勝重大疾病帶來了曙光。2007年,美國科學家馬里奧等三位科學家在基因治療研究領域成果卓著,造福了無數腫瘤患者,因而也當之無愧地獲此殊榮。
、軞v史似乎總是充滿戲劇性,面對榮譽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在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大多數人根本無意于得獎。這些人長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科學的禁區,他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沒有走過的,這種探索也可能意味著一生的徒勞和失敗。而支撐著他們永不放棄的,就是造福人類的偉大夢想。這正如愛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時曾說的:“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
、萦纱丝梢,諾貝爾獎與其說是一個光環,不如說是一種精神。對于中國科學界來說,最缺少的不是光環,而是“諾貝爾精神”。眼下,中國不乏才智過人的學者,但鮮有兼具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的巨匠。一些人過分關注科研的“果實”,忽略了生長的過程;過分關注個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會的大利益。因而,他們常常是在利欲的驅使下從事科研活動,作風浮躁,急功近利。此種短期行為,注定只會催生“學術泡沫”,而無益于人類的長遠進步。事實上,獲得諾貝爾獎,絕非一朝一夕的“突圍”,而是經年累月的苦守。真正的科學家,必須懷著造福人類的“大功利心”,只問是非,不計利害,耐得寂寞,不慕紛華。惟其如此,才能孕育出非凡的科學之果,最終被歷史銘記。
、抟苍S,科學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獲獎,而在于是否為造福人類而獻身。懂得了這一點,中國人就離諾貝爾獎近了一步。
14.根據第①節內容,指出中國人的“諾貝爾情結”的具體含義。(2分)
15.結合原文,說說你對“歷史似乎總是充滿戲劇性”這句話的理解。(2分)
16.指出第③④節運用的主要論證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17.根據你對全文的理解,概括一下“諾貝爾精神”。(4分)
點擊查看:2017年中考語文復習之現代文閱讀匯編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