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福州站 作者:流光飛舞的風 2016-12-20 15:52:26
(二)名家點評
(晉)陳壽: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梁)鐘峽: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卷下)
(宋)蘇軾:魏武長于料事而不長于料人,是故有所重發而喪其功,有所輕為而至于敗。(《魏武帝論》)曹操陰賊險艱,特鬼蜮之雄者耳。(《孔北海贊》)
(清)劉熙載:曹公詩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建安諸子,未有其匹也。(《藝概?詩概》)
章太炎:信智計之絕人,故雖譎而近正。(《魏武帝頌》)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昔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
毛澤東:殷紂王(通常稱之為“暴君”)精通文學和軍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壞人,這是不正確的。
郭沫若:他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據史書所載,他能夠不信天命,不信鬼神,毀滅邪祠,破除迷信,禁止厚葬,禁止復私仇,諱不避權貴,舉能揚側陋,敢于公開下令要選用被人稱為“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
范文瀾:他是撥亂世的英雄,所以表現在文學上,悲涼慷慨,氣魄雄豪。
沈伯俊:文學形象曹操不是歷史人物曹操的真實復制品,但他卻是歷史人物曹操基本特征的演繹,既有雄才大略、志在統一的杰出政治家的一面,又有極端利己、殘民以逞的封建統治者的一面:既有精通韜略、長于用兵的一面:又有忌賢妒能的一面。
二、素材運用
話題1: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
材料加工:
記得歷史上常有這回事。比如說某政權到了不得不更替之際,某些人便興兵起義,等到江山到手,便口口聲聲稱他的“起義”是順天應命,大勢所趨,而當其治下的百姓因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起來反抗了,則為大逆不道,是造反,當誅九族!明明同是起事,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何也?"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也!事且如此,況于人乎?我不得不懷疑史書上記的某某欺師滅祖,某某體恤萬民的真實性。魯迅曾就關于曹操的記載而說因為曹魏運短,歌功頌德的少了,而作史的又大半是后朝之人,口誅筆伐的多了,所以我們看到的戲臺上那面目可憎的曹操并不是真正的曹操。(2003年安徽高考優秀作文《偏心》節選)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