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紫小涵 2017-07-26 11:49:41
既然正常表達發揮不了作用,那么孩子只好用驚人的語言來表達不滿,這就是他告訴父母說對爺爺奶奶“動了殺心”的原因。其實,他使用這種語言,只是為了讓父母明白,爺爺奶奶的嘮叨讓她多么難受,他多么想擺脫。
兒子的驚人之語嚇壞了媽媽,但她仍然沒有考慮兒子的感受,而是立即給孩子貼了一個標簽:道德糟糕。兒子當然感受到了這種批判,從而會覺得更加孤獨,更加得不到理解,于是也會變得更叛逆。
聽完武志紅老師的分析后,媽媽張琳沉默了一會,然后若有所思地說:“的確,我忽略了兒子的感受……我現在明白了。”
孩子被忽略的感受不愛上學
第二個故事
很多時候,我們向別人倒苦水時,其實只是想找個人說說話,并不是去尋求那個人的幫助。如果那個人只是傾聽,并表達出對我們的理解,這就夠了。但假如那個人連珠炮似的給我們提出一系類建議,那么不管那些建議有多好,我們都會覺得孤獨,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
孩子們也一樣。父母應該靜下心來,耐心地和孩子溝通,先理解他們的感受,然后再和他們一起決定該怎么做。
最近,一個親戚給我打電話說,她正上初二的兒子拒絕上學,家長怎么也勸不動。最后,她百般逼問,兒子才告訴她,他英語成績很差,英語老師脾氣又火爆,經常當著全班人的面訓他,讓他覺得很沒面子,所以不想去上學。因為這點理由就不想去上學?她覺得啼笑皆非,但她已沒有辦法再說服兒子了,于是打電話給我。
“你有沒有對兒子說,老師訓你是為了你好?”我問她。
“說過,我知道老師這樣做是為了我兒子好。”她說。
這就是問題的來源了,她這樣說中規中矩,看上去很符合道理,卻忽視了兒子的感受,勢必讓兒子覺得不被理解,于是變得更固執。
最后,由我給她兒子打了一個不到十分鐘的電話,讓他先說了一遍老師是如何訓斥他的。然后,我對他說,你英語不好,這是你的問題,但他發脾氣,那是他的問題。僅就發脾氣這件事上,并不是你不對,而是他不對,你不必因此而自責。
我說完了這番話后,他很快就對我說:“我知道了,我去上學。”
表面上這個孩子不想上學,但實際上,他只是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假如家長理解他的感受,并幫他分辨真正的是非,而不是發表“大人都是為了你好”這種言論,他自然會放棄自己那些極端的行為。
成熟的父母,不會在第一時間去處理孩子的問題,他們會先處理孩子的感受。
最后,我們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大人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揮不了任何積極正面的作用,相反它只會扭曲和忽略孩子的感受,而忽略孩子的后果,只能讓他們變得更加叛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