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3-13 22:22:21
7、明清時期對外貿易性質、政策對社會轉型的影響
(1)中國古代對外貿易是政府與外國進行的朝貢貿易,目的不以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為目的,主要是加強友好往來。
往往遵循“厚往薄來”的原則和采取“倍償其價”的方法,政府在貿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財政負擔,影響了中外貿易的持續發展。
(2)明清時期對外貿易實行“海禁”與“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限制了民間對外貿易的發展;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使中國與世界隔絕,逐漸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影響了中國社會向近代的轉型。
8、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的演變
(1)諸子百家思想觀點:
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禮治”或“德治”,即指治國時偏重人的作用,實行“仁政”。
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國”,即強調法的作用,主張用法令來統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③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社會,順應時勢和民心。秦漢以后統治者的修養生息政策正是這種治國思想的體現。
(2)演變: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統治思想在不同時期分別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張,雖被采納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從總體來看,中國古代思想家們取二者之長、棄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輔的治國方略。
①秦統一中國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張,建立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②西漢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無為而治”和墨家節儉的思想。
③西漢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實現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統”,使儒家思想從此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內法,劑之以道”的治國模式。
④漢代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視,逐漸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學;隋唐科舉制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墨家“選賢舉能”的思想。
9、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1)科技內容上應用性強,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索不夠;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傳統的典籍整理與經驗總結,缺少實驗。
(2)在科技應用上主要服務于封建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將科技有效轉化為生產力并成為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動力意識。
(3)我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世界,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影響深遠。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