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8-05-05 15:31:06
拿破侖·波拿巴(Napoléon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出生于科西嘉島,法國軍事家與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zhí)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曾經(jīng)占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廣大領土。
拿破侖生平
拿破侖于西元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父親給他取名“拿破侖”,意大利語的意思是“荒野雄獅”。科西嘉島被賣給法國后,法王便承認拿破侖的父親為法國貴族。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侖九歲時就到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后,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
在拿破侖童年時,父母都是反抗法國統(tǒng)治的科西嘉游擊隊,身為次子的拿破侖隨著父母親躲避在潮濕的山林里,營養(yǎng)不良導致他終身矮小的遺憾,以及腹部產(chǎn)生頑癬導致他習慣將手置放于衣服內(nèi)腹部抓癢。
拿破侖十六歲時父親去世,他中途輟學并被授予炮兵少尉軍銜。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讓-雅克?盧梭的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后,拿破侖回到科西嘉。當時科西嘉是三種勢力——革命派、保皇派和獨立派——的競逐場,拿破侖加入了支持革命的雅各賓派,并在一個志愿軍團中得到中校的地位,后因與科西嘉獨立英雄巴斯夸?帕歐里起沖突,拿破侖全家被迫在1793年6月逃回法國本土。
在西元1793年12月,二十四歲的拿破侖帶“革命政府”兵防衛(wèi)土倫岸炮炮臺,成功擊敗進攻法國以援助波旁王朝的英國艦隊,于是他大受法國“革命政府”倚重。西元1794年,熱月反動中拿破侖由于和羅伯斯比爾兄弟關系緊密而受到調(diào)查,后因拒絕到意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準將軍銜。西元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wèi)戍司令,在軍隊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侖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于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在實戰(zhàn)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fā)揮騎兵的機動作用。西元1796年3月2日,二十六歲的拿破侖被任命為法國意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菲娜·德博阿爾內(nèi)結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線。他率領法軍,大膽翻越阿爾卑斯山山脈,突襲讓意大利防衛(wèi)措手不及而投降,拿破侖統(tǒng)帥的軍隊還多次擊退了奧地利與薩丁尼亞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lián)軍,最后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于法國的停戰(zhàn)條約。
埃及之戰(zhàn)與奪取權力
寶座上法國人的皇帝拿破侖取得意大利之役的勝利后,拿破侖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為法國埃及方面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英國在該地區(qū)勢力的擴張。在拿破侖的遠征軍中,除了二千門大炮外,還帶了一百七十五名各行業(yè)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侖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侖本人精通數(shù)學和天文學,同時還十分熱愛文學與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西元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大失敗。拿破侖的艦隊被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西元1799年回國時,四百艘的軍艦只剩下二艘,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在遠征埃及時,法軍探險隊深入金字塔內(nèi),拿出泥板楔形文字研究,開啟日后考古學對埃及古文明研究起源,文化意義貢獻重大。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