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5-05 16:57:03
民意為國聯提供的是一般性的支持,但沒法明確指導它的形態。它該扮演警察的角色,還是教士的角色?它的工具是武力,還是道德說教?
法國人傾向于認為,國聯應該具備武力制止侵略的能力,這里的原因很明顯。而律師,尤其是英語國家的律師,則相信法律和法庭。
對和平主義者來說,應對戰爭行為還有另一種方法:大規模裁軍,并讓國聯所有成員國承諾不發動戰爭。
國聯該以什么面貌出現呢?某種超級國家?各國首腦的俱樂部?一發生緊急事件就召開的大會?不管是什么形式,它都要有成員資格、規章制度這方面的考量,還要有秘書長一類的職務。
在戰爭期間,威爾遜這個將國聯置于協約國和平進程核心地位的人,對此類具體細節神秘兮兮,一言不發。
他只說大概,當然都是些令人振奮的事情。他心中的國聯要很強大,因為它要代表人類的有組織的意見。
他在"十四點計劃"中指出,國聯成員國要保證彼此的獨立與國界不受侵犯。國聯可以用武力來保護這類權利,但應該沒有這個必要。
戰爭已經表明,普通人渴望有這樣一個組織,這是他們奮斗的目標。在戰爭就要結束的時候,威爾遜在紐約大都市劇院對公眾發表演講:
"無論從哪個方面說,老百姓的忠告要比世故的公務員的忠告更簡單直白,也更統一,后者給人的印象還是在搞玩弄權力、下賭注那一套。"
威爾遜認為,趕在戰事未平的時候談論細節是個錯誤。這樣做只會導致協約國內訌,或許還會給敵人留下一種國聯要針對他們的印象。
他覺得這個理念非常合理,是大家都需要的,因此可以自己健康地發展成形。
即便是國聯公約文件正在巴黎起草的時候,他也會抵制那些在他看來過分細致的內容。他告訴國聯委員會里的同事:
"先生們,我敢自信地說,下一代人會和你我一樣聰明;我也覺得我們該信任國聯,它能管好自己的事情。"
即便是威爾遜的支持者也對他這種隨便的態度感到擔憂,不過好在還有幾個詳細的方案出爐了……不過在這之后直到戰爭結束,華盛頓方面再未給出具體的方案。
編輯推薦:國際聯盟誕生記匯總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