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5-05 17:00:12
4月28日,大會全體會議批準了這份公約,當天的巴黎反常地下起了雪。
一位巴拿馬代表發表了一通冗長且學術味頗濃的演講。這通演講的主題是和平,從古時候的亞里士多德,一直談到現在的伍德羅·威爾遜。
洪都拉斯的代表提到了門羅主義的那個條款,但他講的是西班牙語,沒有幾個人能聽懂,所以他的反對意見也沒人理睬。
主持會議的克列孟梭以他那一貫高效率的方式推動著議程,限制人們在有爭議的修正案上唇槍舌劍,即便是他自己的代表也不例外。他拿著一把小木錘,在桌子上狠狠地一敲,喊道:
"通過!"
威爾遜有充分的理由感到高興。公約是按照他預想的方向擬定的……一如他對自己妻子說的那樣,如果和約需要修改,"出現的錯誤可以一個個拿到國聯來改正,國聯將成為永久性的清算所,所有國家都可以來,無論大小"。
然而,在此后的20多年里,"國際聯盟"這個名字更多地會讓人聯想起正兒八經的官僚、亂七八糟的自由派支持者、無用的決議、無果的調查。
當然,還有最為重要的一個印象:失敗。
1931年的中國東北地區、1935年的埃塞俄比亞,以及災難中的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兩場世界大戰之間僅僅相隔20年。
墨索里尼、希特勒、日本軍國主義者,這些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活躍的領導人都恥笑國聯,最終背叛了國聯。英國、法國以及一些民主小國,這些國聯的主要支持者也表現得不冷不熱,有氣無力。
蘇聯之所以會加入,完全是因為斯大林在當時沒有更好的選擇。美國則從未真正地加入這個組織。
國聯的失敗是如此徹底,以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在考慮建立一個永久性國際組織的時候,決心要重新成立"聯合國"。
國聯的解體是在1946年正式宣布的,但在1939年它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在最后一次國聯大會上,曾經目睹國聯創立的羅伯特·塞西爾勛爵問道:"難道這20年來我們的努力都白費了嗎?"
他勇敢地自問自答,"這是頭一次有這樣一個組織建立,在本質上是普世的,不是為了保證哪個國家的民族利益……而是為了停止戰爭。"
他總結說,國聯是"一項偉大的實驗",它把數個世紀以來為和平奔波不息的人的希望和夢想變成了扎扎實實的東西。
它的遺產就是留下了一個廣為認可的理念:全世界各民族可以也必須為了集體安全而合作。
"國聯已死,聯合國萬歲!"
編輯推薦:國際聯盟誕生記匯總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