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6-25 16:30:33
材料中的雜草其實代表的是一種不好的,弊端很多的事物,對整個社會而言,它可能是一種制度和一條法律,對個人而言,它可能是一種不良習慣和一種偏激思想,它們都像雜草一樣,無論我們采取何種措施都不能將它們除盡,我們應像那位哲學家一樣,創造出一種積極有益的事物來“凈化”它們,只有這樣,不好的事物才會慢慢消失。
對我們個人來說,我們自己身上的缺點和惡習都是由我們的性格和長期的行為習慣所決定的,想改變它們確實很難,想徹底除盡這些“雜草”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浪費精力去除盡他們,更好的方法是培養新的良好的習慣,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鍛練自己的毅力,讓自己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這樣那些惡習就會不攻自破,消失得無影無蹤。
為除掉“賴床”這根雜草,巴甫洛夫發明了一種方法,首先模擬出睡覺的環境,把鬧鈴調到幾分鐘后,再穿上睡衣假裝睡覺,鬧鈴響后立即起床換衣服,然后再換上睡衣重復這個過程,這種方法給人造成了一種條件反射,使人聽到鬧鈴以后便習慣性地起了床,雖然是培養一種聽到鬧鈴便起床的習慣,但賴床的惡習已經被除盡了。
材料中的莊稼也可以代表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人難免有心長草的時候,這時候只有明確自己的目標,堅定自己的方向才能把心中的“草”除盡。“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名之,非寧靜無以致遠。”只有用靜氣凈化浮躁才能修養我們的身心,只有用勤儉凈化奢華才能培養我們的品德。我們既然戒不掉浮躁奢華,不如去培養我們的靜氣和勤儉。
個人是這樣,整個社會也是這樣。
總有人抱怨這個社會太黑暗太缺乏真善美了,他們總想著去除盡這個社會黑暗的一面,但又怎么可能呢,試想一下,我們都在心里種上充滿愛、充滿光明的種子,這個社會又怎么會有黑暗呢,與其想方設法抹去黑暗,不如獻出自己的一份光明,等到我們奉獻的光明足夠多的時候,黑暗就不攻自破了。
美好的東西總能給人帶來驚喜,與其整天對著“雜草”發愁,不如種上快樂的“莊稼”。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