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4-17 17:11:13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根據本節教材用實驗和猜測相結合的方法來說明生命起源的特點,教學方法也就選擇學生觀察投影片、猜測和查資料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
二、課時安排本節共安排一課時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一)認知目標 1。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 2。了解地球的演變 (二)技能目標通過對“演示”實驗投影片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通過人類起源的教學,達到對學生的無神論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原始地球表面的變化;化學進化的過程。2。教學難點: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生命起源是化學進化的結果。 三、教學準備意大利醫生雷地證明腐肉不能生蛆的實驗投影片,巴思德的“鵝頸瓶實驗” 投影片,原始地球的投影片,米勒實驗的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現在地球上的生物能通過繁殖產生新的個體。提出問題:最早的生物從哪兒來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來的?生命又是怎樣發展的呢? (二)新課講解介紹中國古代的女媧造人傳說和神創論的有關內容。引出問題,女媧、上帝是誰創造的呢?若不接受傳說和“神創論”,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哪里來的呢?提問:看到過蛆嗎?蛆生活在什么環境中?指出這是古代人們提出的一種“自然發生”的說法。放雷地實驗的投影片,并作一些說明。學生討論分析歸納得出蛆是蒼蠅產在肉上的卵孵化出來的,這說明較大的動物是不能自然形成的。提問:很小的微生物能否自然形成呢?讓學生各發表自己的見解。放鵝頸瓶實驗投影片。學生討論分析歸納得出大小生命都不能自然發生的結論。設問:地球上的原始生命那里來的?放原始地球狀況投影片。指出這是科學家對原始地球的猜想。科學家關于地球還有不少猜測,請同學看教材104頁最后一自然段至105頁第一自然段。請學生講述原始地球的特點及變化。教師作適當的補充后講述原始地球為物質發生各種化學變化提供的條件。接著放米勒實驗投影片,并作一些說明。特別指出的是這個實驗產生了構成生物的所必須的小分子有機物 氨基酸。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