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4-22 10:58:27
一、林則徐與虎門銷煙、(P24)《南京條約》(P31)
1、林則徐與虎門銷煙:清朝嘉慶時,國勢開始衰落,而這時世界上資本主義國家處于上升階段。在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中,以英國工業發展水平最高。他們急需廣闊的市場銷售商品。但在正當的貿易中,中國是出超的。這達不到他們的目的。因此,英國開始把鴉片大量銷售到中國(英國輸入鴉片的目的是為了扭轉貿易逆差)。鴉片的輸入給中國帶來深重的災難。林則徐主張禁煙,他被派到廣州禁煙后,積極采取措施,繳獲大量的鴉片,并于1839年6月3日,在海灘當眾銷毀。史稱“虎門銷煙”。林則徐因此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正是他自己愛國的寫照)。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成為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借口)。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
2、《南京條約》:(P31)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主要內容:(1842年簽訂)
①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英國通過《天津條約》又割走了九龍司地方一區,1898年英國又強借“新界”,這樣整個香港被英國占領);
②賠款2100萬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協定關稅(即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影響: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重要影響)
二、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P32)
1、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
2、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其中又以前者為最主要矛盾。
3、革命性質的變化:即開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爭,中國革命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4、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三、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P44-48)
1、1856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2、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從1858年起,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成為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表格見書P48頁)
四、左宗棠收復新疆 識人物圖(P55)
19世紀70年代中國邊疆出現了危機,其中俄、英侵略我國新疆地區,19世紀60年代,浩罕國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宣布成立“哲德沙爾國”,清政府派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配合下,清軍收復了除伊梨外的新疆地區。(在與沙俄交涉收復伊犁時,俄國多方要挾,左宗棠讓士兵抬著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擊俄國、收復伊犁的決心。)
五、鄧世昌的主要事跡《馬關條約》(P61-62)
1、鄧世昌的主要事跡:甲午中日戰爭中黃海海戰,致遠艦彈藥將盡,管帶鄧世昌下令沖撞日艦吉野號,不幸中了魚雷,壯烈犧牲。(識人物圖“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2、《馬關條約》:1895年,李鴻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簽訂《馬關條約》,
主要內容:
①割地: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極大地破壞了中國領土的完整和主權;
②賠款: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的財政和經濟;
③開商埠: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使帝國主義深入到中國內地;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和掠奪財富,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
3、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P76)
1900年6月,英、法、美、俄、日、意、德、奧(匈)八國侵略軍2000多人,由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侵略中國,目的:鎮壓中國人民(義和團)的反抗。
七、《辛丑條約》(P79)
1、簽訂:1901年,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
2、主要內容:
①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保――賠款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負擔,列強對中國的財政和經濟的控制更為牢固;
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對帝活動――以滿足帝國主義長期奴役、掠奪中國的目的(標志著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
③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派兵駐扎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破壞了中國的國防安全,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各國公使以武力為后盾,成為清政府的太上皇。
3、影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