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18 20:20:13
第三單元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十一屆三中全會: (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積累了許多嚴重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人們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②當時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的錯誤,提出“兩個凡是”。③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解放了人們思想。 (2)內容:①思想上:; ②政治上:; ③組織上:。 (3)影響:。 2、民主法制建設的加強: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國的民主和法制建設遭到了嚴重踐踏,廣大人民群眾深刻地認識到了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新時期一部比較完備的憲法。此后,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義:反映了我國法制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廣大人民的法制觀念不斷提高,依法辦事逐漸成為了人們的共識,我國正在向依法治國,建設法制國家的道路邁進。 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開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的改革從農村開始,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首先開始將田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 (2)影響:使農業生產的得到了大發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了。
(3)鄉鎮企業的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4)為什么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能夠促進農業的發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把農民的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義等弊端,農民有了生產的自主權,大大地提高了生產積極性。 5、國有企業改革: (1)開始:從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開展,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 (2)主要內容:①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②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③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國有企業開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組、聯合等,國有企業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3)效果: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推動了工業的發展, 6、對外開放:(1)對外開放的開始——建立四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2)對外開放的擴大——開放廣州、上海等14個沿海城市,增設海南經濟特區,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浦東開發區已經成為國際化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3)對外開放的格局——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7、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2)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的講話:①內容——特區姓“社”不姓“資”。要抓住機遇,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②影響——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3)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鄧小平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章,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第四單元: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1、民族團結: (1)政治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利于促進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民族平等,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政治制度。)。 (2)經濟上:實行各民族共同繁榮,共同發展。 2、香港和澳門回歸: (1)“一國兩制”的構想的提出: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針對臺灣問題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目的是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祖國的最后統一。 (2)“一國兩制”的含義: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3)實行“一國兩制”原因:“一國兩制”正是從歷史和現實考慮,一要實現香港、澳門、臺灣的主權回歸,二要維持香港,澳門,臺灣經濟的繁榮。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門歸還給中國說明: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歸祖國的意義和影響:中國人民洗刷了百年國恥,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進改革開放,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峽兩岸的交往: (1)我國的對臺政策:新中國成立后,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20世紀50年代中期,又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改革開放以后,在鄧小平“一國兩制”的基礎上又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1995年,******又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成為了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指導思想。 (2)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①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放棄“三不‘政策。②1992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基會會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③20多年來,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蓬勃發展。 (3)對我國統一臺灣的看法(必然性) ①從歷史角度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從民族角度看,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完成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追問。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