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07 16:41:44
(3)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意義):法國大革命徹底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初步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政治經濟體制,動搖了整個歐洲的封建制度的基礎;傳播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的進步思想,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法國大革命的特點:是最大最徹底的革命;人民群眾廣泛參加;多次打敗反法同盟。
(4)《人權宣言》—法國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獻,最早規定天賦人權
①內容:宣揚人們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整個主權屬于國民,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各個公民都有言論、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財產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
(原文)宣揚人們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和不可動搖的權利,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整個主權屬于國民,任何團體、任何個人都不得行使主權所未明白授予的權力。宣言宣告:自由就是指有權從事一切從事無害于他人的行為;法律僅有權禁止有害于社會的行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各個公民都有言論、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財產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除非當合法認定的需要,并且在公平而預先賠償的條件下,任何人的財產不得被剝奪。②《人權宣言》的意義:《人權宣言》反映了資產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的要求,體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
③評價《人權宣言》:《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體現了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但它同時又明確保障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本質。《人權宣言》宣揚的自由平等思想是啟蒙思想的體現。
6.拿破侖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
(1)拿破侖主要活動:①1799年11月9日,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建立政府,自任第一執政。
②1804年5月,修改憲法,改共和國為帝國;12月拿破侖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③頒布《拿破侖法典》。④1812年6月,拿破侖率領軍隊遠征俄羅斯失利;1813年,法國軍隊被歐洲反法聯盟軍隊打敗,拿破侖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厄爾巴島;1815年3月,拿破侖從海島逃回并恢復統治;滑鐵盧戰役最終宣告了拿破侖的失敗;1815年6月,拿破侖在比利時的滑鐵盧被歐洲反法聯盟軍隊打敗,拿破侖被流放到大西洋的一個荒島,從此退出法國政治舞臺。
(2)拿破侖帝國政權的性質:資產階級軍事獨裁政權。
(3)拿破侖的內外政策:①對內:頒布《拿破侖法典》,將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維護了資產階級利益,打擊了封建殘余勢力,保證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②對外:進行戰爭,既掠奪了財富,也開辟了廣闊市場,為法國資產階級謀取了利益。(因此,法蘭西第一帝國是一個代表大資產階級、大地主階級利益的政權。)
(4)拿破侖帝國覆亡的原因:①歐洲民族意識的覺醒;②長年戰爭造成法國經濟困難,法國國內矛盾激化;③當時歐洲大陸的封建勢力遠遠大于資產階級勢力。
拿破侖的失敗表明: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封建勢力遠遠大于資產階級勢力。
(5)拿破侖戰爭
①性質:起初,屬于反干涉反侵略的的正義戰爭;后來,屬于侵略、掠奪性的非正義戰爭。
②影響:(積極的)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消極的)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③結果:1815年,滑鐵盧戰役慘敗,宣告了拿破侖的失敗。
(5)評價拿破侖:拿破侖統治法國期間,對內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推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發展;頒布拿破侖法典》,從法律上鞏固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拿破侖多次打敗歐洲反法同盟對法國的進攻,對外戰爭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推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但后來的對外侵略戰爭,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
(6)《拿破侖法典》
①目的:鞏固資產階級統治。《拿破侖法典》后來成為近代歐洲各國資產階級立法的典范;
②內容:第一次確認了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并吸收了大革命以來的各種社會立法和理論上的成果。
③評價:《拿破侖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鞏固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打擊了封建勢力,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
7.第一次工業革命
(1)工業革命的含義: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是資本主義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階段的一次技術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
(2)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蒸汽機的廣泛使用。①開始時間、地點:18世紀60年代,英國。②開始標志:手搖紡紗機“珍妮機”的發明。③完成:19世紀上半期,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工業革命完成。
(3)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前提: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4)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根本原因:蒸生產的發展和市場的擴大,導致需求的增加。
(6)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①(生產力方面)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②(生產關系方面)工業革命以后,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但同時產生了兩大相互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③(國際格局方面)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
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
(7)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①政治上,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②經濟上,興起洋務運動,近代化開始起步;③思想文化上:開始出現學習西方的新思潮,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5)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過程:
①珍妮機: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手搖紡紗機,取名“珍妮機”。它的發明標志工業革命的開始。
②瓦特改良蒸汽機:1783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把蒸汽機與工作機連系在一起,并首先在紡織部門使用。
**瓦特改良蒸汽機的影響:①瓦特改良蒸汽機,使工作機獲得強大、持續而穩定的動力,并使人類第一次完成了在生產勞動中普遍以“熱”力代替人的體力的革命性飛躍,推動了工業的迅速發展。②促進交通工具的革新。③蒸汽機的發明和普遍應用徹底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面貌,開創了一個嶄新的“蒸汽時代”。
③新交通工具——汽船、火車:瓦特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運輸工具的進步。
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機作動力的輪船,并橫渡大西洋成功。
1825年,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利用蒸汽機發明的火車機車“旅行者號”試車成功。
**鐵路和火車的出現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鐵路和火車的出現,迅速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客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同時也帶來了噪音和環境污染的問題。
8.英國殖民和擴張
(1)英國殖民和擴張
①條件:新航路的開辟為外來侵略者提供了機會。
②概況:1600年,英國建立東印度公司,開始以私營公司的名義對印度進行殖民掠奪,代表人物是克萊武;侵略方式:掠奪印度的原材料及財富,向印度傾銷商品。
③影響:(對英國)英國獲得了無數的財富和生產原料,被迅速投入到生產領域,轉化為生產資本,成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對印度)給印度帶來極大地災難,使印度成為英國的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沖擊了印度傳統的社會經濟,造成印度長期貧窮落后。
殖民擴張和掠奪是英國最早成為資本主義工業強國的重要條件之一,英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殖民國家。
(2)印度反英民族起義
①原因:英國殖民侵略者在印度掠奪財富,欺壓民眾,引起印度全社會的不滿和反抗。
②導火線:“涂油子彈事件”。1857年英國給印度士兵發涂了豬油和牛脂的子彈。
③起義:1857年,印度爆發“士兵”起義;民族女英雄拉克西米·巴依,稱為“章西女王”。
④章西保衛戰:1858年3月,英軍進攻章西,6月,章西女王犧牲,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
⑤印度反英民族起義的意義:體現了印度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追求民族獨立的不屈精神,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間接支援了亞洲其他國家的反英斗爭。
9.三角貿易
(1)原因:從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為補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
(2)路線:奴隸販子帶著廉價的工業品從歐洲出發,到非洲購買、換取甚至直接獵取黑人,用船運到美洲,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然后,再把美洲的黃金、白銀和歐洲需要的經濟作物運回歐洲。
(3)影響:①歐洲殖民者獲得了暴利,被其投資于商業,大大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②豐富了美洲人種的構成,客觀上促進了美洲殖民地經濟的發展;③使非洲損失了大量的人口,生產力受到嚴重破壞,造成非洲長期貧困和落后。
10.“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爾
(1)歷程:從1816年起,西屬拉美獨立革命進入了第二階段。在南美大陸的北部,玻利瓦爾率領起義軍從北向南打擊西班牙殖民軍,他宣布解放奴隸,答應在勝利后將土地分給士兵,得到人民擁護。起義軍先后解放了今天的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等國。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
對玻利瓦爾“家庭首先屬于國家,其次才屬于他個人”的觀點的認識:同意。因為他的觀點體現了他把國家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的寶貴品質,具有強烈的民族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為國家和民族不畏艱難,敢于斗爭。
11.俄國農奴制改革(1861年)
(1)目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鞏固統治,緩解經濟矛盾,增強國家實力,避免人民革命的發生。
(2)性質: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實質: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階級勾結起來對農民進行的雙重敲詐和掠奪。
(4)內容: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同時還能以贖買的方式分到一塊土地,但他們必須花錢向地主購買土地的使用權,獲得解放的農民仍歸所居住地區的“村社”管理。
花錢向地主購買土地的使用權,叫“贖買”
(5)影響:俄國廢除了農奴制,緩解了國內的社會矛盾,避免了革命的發生,使國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這對俄國擺脫落后狀況、實現近代化的目標具有積極作用。
(6)局限: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沙皇俄國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緩慢。
(7)俄國農奴制改革給我們的啟示:①改革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是強國之路;②適應歷史潮流,適時進行變革,是社會發展的需要;③改革用從本國國情出發,制定適應國情的政策措施,維護社會穩定;④改革者要有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改革必須體現民生需求,獲得人民支持;⑤我國應堅持改革開放,實行“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社會經濟,強國富民。
12.美國南北戰爭—美國內戰
(1)背景:①南北方經濟制度上的差異。南方是種植園經濟,黑人奴隸制,北方是資本主義商業經濟,資本主義自由雇傭勞動制度。②西進運動時南北矛盾激化。
(2)根本原因(南北矛盾的焦點):北方資本主義經濟與南方種植園經濟在奴隸制存廢問題上的矛盾。黑人奴隸制阻礙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性質: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4)領導人——林肯:
①簡介:美國第16任總統,南北戰爭北方的領導人。1861年他就任總統,成為南方奴隸主發動叛亂的借口。1862年,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5年,南北戰爭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終,林肯被擁護奴隸制的狂熱分子刺殺。
②評價林肯:林肯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資產階級政治家,他領導美國日你妹就行了一場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的正義戰爭,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掃除了內部障礙,維護了國家統一,推動了美國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為其后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奠定了基礎。
(5)美國內戰(南北戰爭)的影響:①美國內戰是一場關系到美國民族的命運的戰爭;②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掃除了內部障礙;③維護了國家統一,推動了美國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為其后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奠定了基礎。
(6)重要文獻——《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①背景:內戰初期,北方軍隊一再失利,引起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他們要求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②目的:使北方可獲得雄厚的兵源,戰爭后為北方提供充足的勞動力。
③時間:1862年9月,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④影響(作用):宣言的發表,提高了林肯的威信,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為北方軍隊提供了兵源,大大提高了北方軍隊的戰斗力,扭轉了戰局。
13.日本明治維新(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
(1)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2)目的:“變法圖強”、“富國強兵”,改變日本的落后面貌,鞏固明治政府統治。
內容:①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②在經濟上,向西方學習,殖產興業,鼓勵發展近代工業,引進西方技術及設備,允許土地私有和買賣,統一征收地稅;③在軍事上,模仿西方國家,實行征兵制,建立常備軍,稱“皇軍”;建立警察制度,以維護治安;④在社會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
(3)影響(意義):①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②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的強國;
③19世紀末20世紀初,走上了一條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成為亞洲和平的一個新威脅。
(4)明治維新對中國的影響:①明治維新后的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于19世紀末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并刺激著列強侵略中國的野心;②促使中國向政治現代化邁進,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
(5)給我們的啟示:①改革是是強國之路;②要善于學習外國先進文化,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展工商業;③實行“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④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堅持科技強軍;⑤擴大對外開放,引進外來文明的同時,要有開拓進取、大膽創新的精神。
(6)維新前后日本對外政策的變化:明治維新前,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維新時,實行開放政策,大量引進西方技術;維新后,實行對外侵略擴張政策。
(7)比較日本歷史上的兩次改革:
大化改新:是日本孝德天皇實施;學習對象是中國隋唐;性質是封建制改革,內容是:見P36,6.(3);影響是:見P36,6.(4)。
明治維新:是日本明治天皇實施;學習對象是歐美;性質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內容是:見P44,28.(3);影響是:見P44,28.(4)。
兩次改革給人們的啟示:要實行開放,加強對外交流,積極學習世界先進文化;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
14.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憲章運動:1837年,英國工人提出《人民憲章》,要求獲得選舉權,參與國家管理,反對資本家的剝削(內容),稱為“憲章運動”,從1836年一直持續到1858年。①性質: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運動。②意義:迫使英國政府和資本家向工人讓步,沉重打擊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科學基礎。③局限: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沒有深刻的認識,也不清楚要用什么樣的社會來代替目前這個不合理的社會。④教訓:只有科學理論,才能指導革命成功。
(2)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動:①1844年前,馬克思由于受到迫害,輾轉于法國和英國等國,進行科學理論的研究,同時參加工人團體的活動;恩格斯長期在英國企業工作,對工人生活有深入的了解。②1844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會。從此,他倆開始為人類解放而并肩奮斗,結下了畢生友誼。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