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10 14:07:14
而完成得慢的孩子,整整花了5個小時!
董遠老師說,她觀察發現,那些作業完成得快的孩子,往往質量還非常高,成績也非常好,而那些作業完成得慢的孩子,也并沒有想象中慢工出細活的效果。他們是典型的“假努力”。
從早上五點半起床,就埋頭進入學習狀態,基本上除了必要的吃飯、午休、洗漱的時間,其余時間全部用來學習了。
吃飯基本上是靠吞的,嘗不出什么味道來。當然去食堂的路上也是一路小跑的,等飯的間隙中也是要拿出小本本記幾個單詞的。
下了晚自習,到寢室在昏暗的臺燈下接著用功,一天不刷夠一定量的題、看夠一定量的書是不可能安心躺下來睡覺的。
睡眠不足,白天打瞌睡是一定的,只能靠意志強撐;疲倦狀態下聽課,總有很多疑問,為了弄懂只能晚上接著熬夜;如此循環往復,勤奮到人神共憤。
然而,考試成績出來,依然不上不下,前進的腳步維艱,無語問蒼天,為什么汗水換不來成功,努力得不到回報。
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滿足了以上幾條,那么恭喜得到這么一個稱呼——假努力者。
他們的勤奮是表演出來的,給別人看,也給自己看,也許是為了老師和家長那句“你真努力”的表揚,也許是為了讓自己回顧一天的時候不覺得后悔,成績不好的時候安慰自己,“不是因為我不努力,只是腦子太笨”。
上面我們說的小女孩,就是典型的低品質學習者,我認為這樣的孩子很可憐——別人在玩的時候,她在學習,但最后又沒有理想的成績作為回報。導致既沒玩到,又沒學好,這樣的“勤奮”,是我們一定要避免的。
3步破除偽勤奮
1.提高時間利用效率
學習需要分清一天中任務的輕重緩急,但即便分清了不同任務的輕重緩急,很多學生仍然面臨時間不夠用的問題。細細盤點下來,一天的有效學習時間被大量的瑣事占用,例如通勤(上下學)、等待(等吃飯、等家長接送、排隊)、放松(飯后、午睡后)。
在時間利用與效率當中,同樣存在“二八定律”(ParetoPrinciple)。在效率最高的“黃金時間”,20%的時間投入就能產生80%的回報。在效率最低的“疲頓時間”,80%的時間投入就能產生20%的回報。
因此,提高時間利用率,關鍵在于對時間的精細化把握。
如果按照學習單元的客觀情況劃分,可以得到完整時間和碎片時間;如果按照學生的效率高低劃分,可以得到高效時間和低效時間。
“黃金時間”:高強度的主動學習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