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14 14:23:25
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
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少年叛逆行為,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特點:
1.年齡特點——14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
2.性別特點——具有反叛性格的學生當中,男生多于女生。
3.教育特點——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比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加反叛。
4.誘因特點——主要表現在家長和孩子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激烈對抗。
5.行為特點——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計較行為后果,做出某些十分極端的事情,諸如長期在網吧,甚至可能流浪乞討、賭博、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等等。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愿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2-3歲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