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27 11:40:13
答題技巧:
(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記敘。確定是筆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讀來有親和力和真實感。
(2)第三人稱:以第三的地位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作用:不受時空限制,可以從多方面敘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運用了第二人稱代詞,一般可能是出現在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敘述里,實際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作用: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和力,便于感情的交流。
考點十二:開放性閱讀試題
常考題型:
①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觸感染和啟示;
②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部實質意義的理解;
③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
④根據生活經驗,判斷好壞,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的見解;
⑤調動知識的堆集,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接合(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著名的句子等);
⑥發揮聯想、想象補寫有關內部實質意義;
⑦對文中的表現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答題技巧:這種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實質意義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進修要領、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答題套路:這一類型的題目它都會要求考生“談談你的看法”,“你認為??”只要切合文題要求,所談內部實質意義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抒發時最好要有標志性語言。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等標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白自己的觀點。
(2)再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給閱卷老師留下觀點鮮明之感,而且給人以條理清楚,論證有力的良好印象。
(3)抒發內部實質意義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
(4)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語言要通順,抒發要流暢
03
說明文閱讀
考點一: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概括說明內容
常考題型:本文某個說明對象的特征是什么?/簡要概括文章說明的主要內容。
答題技巧:說明對象的特征的歸納。
①注意標題中的修飾性詞語。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巍巍中山陵》,標題中的修飾語就是說明對象的特征。
②文章的開頭部分。如《松鼠》的開頭“漂亮”“馴良”“乖巧”即為說明對象的特征。
③分散在各段中,要求學生抓住最能揭示說明對象的本質的詞語進行歸納提取。概括方法:說明中心=說明對象+特征。(對說明中心的概括,語言要簡明扼要。)
考點二:理清說明順序
常考題型: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某段的說明順序是什么?
答題技巧:
說明文有三大說明順序:
空間順序:按事物的空間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來進行說明。這種順序多用于說明相對靜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結構和介紹參觀建筑物的過程之類的文章。多用表空間方位的詞語。
時間順序:多用于說明實體事物的建造過程、產品的生產過程、事物的發展演變過程。多用表時間的詞語。
邏輯順序:按事物的推理過程及人們對事物規律的認識和運用的順序去說明事理、布局文章。用于介紹事物的性質、種類、原理功用和解釋事理本質。
一般為:①從現象到本質(或從本質到現象);
②從原因到結果(或從結果到原因);
③從特點到用途(或從用途到特點);
④從整體到部分(或從部分到整體);
⑤從概括到具體(或從具體到概括);
⑥從主要到次要(或從次要到主要);
考點三:辨析說明方法及作用
常考題型:某段畫線句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題技巧: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作詮釋、畫圖表等。
八種說明方法的作用及答題格式如下:
①下定義(這句話運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②分類別(這句話運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分類說明了??,把事物說明得一清二楚,有條理,讓讀者更清楚)
③舉例子(這句話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通過具體、有代表性的例子,準確具體地說明??的特征,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④打比方(這句話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將??比作??,從而形象生動的說明了??的特征。)
⑤列數字(這句話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運用列數字,從數量上準確說明了??的特征。)
⑥作比較(這句話運用了做比較的說明方法把??和??比較,具體形象地說明了??的特征。)
⑦作詮釋:(這句話運用了作詮釋的說明方法,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⑧畫圖表:(運用了畫圖表的說明方法,使讀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
注意:
①重點掌握前六種說明方法。
②任何一種的說明方法都是為了更好地說明說明對象的特征。
③有時候一句話中不止用了一種說明方法,要找全。
考點四: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常考題型:某個詞語能否刪掉?為什么?/某個加點的詞語有什么作用?/能否把某個詞換用為某個詞?
答題技巧:同其他文體的文章相比,說明文更要求語言的準確,即一定要符合客觀實際。說明事物要求在時間、空間、數字、范圍、程度等方面都要準確無誤。在準確的前提下,語言風格可以平平實實,也可以活潑生動。表示程度:很,更最,極,十分,非常,格外,相當,比較,稍微,至少表示范圍:都,總共,一共,只,僅,主要表示時間:已經,曾經,剛剛,將要,常常,老是,終于表示估計:也許,大概,可能,或許表示數量:很多,許多,不少,少數表示語氣不肯定:據說
答題格式:某個詞語能否刪掉?為什么?
答:①表態(刪還是不刪)。
②定性,某詞在程度/狀態/性質/范圍上加以限制/強調/說明,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余”等表數量。
③若刪去,原來什么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么樣的意思了,與實際/原意不符/,不準確/不嚴密/不科學。
④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例:“趙州橋的橋面幾乎與河面平行”中的“幾乎”能否刪去?為什么?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