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9 18:52:11
(2020-01-20央視新聞)
(二)范文導寫
【閱讀范文】
誰解其中味
——關于《隨想錄》的隨想
丹晨
巴金的《隨想錄》是在1978年底開始寫作,發表在香港《大公報》的。他覺得寫這樣的隨想,可以比較及時表達自己的思考、認識和探索;那時他又正覺得有滿腔的話要說,有感情要宣泄,幾乎是迫不急待地洶涌而出。于是,漸漸地他有了一個想法:寫五本這樣的隨想錄。后來,主要因為疾病纏身,多次住院治療,直到1986年才完成,歷時近8年。
巴老總結幾十年中國政治文化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教訓,堅持不懈地大聲疾呼“講真話”。他清醒地認識到:“說真話,做到言行一致,我知道即使在今天這也還是一條荊棘叢生的羊腸小道。”他也清醒地看到此事的意義重大:講真話——獨立思考——言論自由——人權——道德理想的重建和人文精神的提升,這是一條現代精神文明鏈,對于中國社會的進步實在太重要了。他在給蕭乾的信中就曾說:“這些年我浪費了多少寶貴的時光!想到這,我就悔,我就恨,不過我總算留下一部《隨想錄》,讓后人知道我的經歷,我的感情;我還指出了一條路:講真話。”
終于,隨著《隨想錄》五卷的出版,巴老的思想在內地也開始廣為流傳。巴老對歷史的反思和自我的嚴苛拷問,呼喚“講真話”的巨大現實意義……漸漸為人們所理解、呼應和支持。想到20年后 的今天,開始提倡“誠信”“求真務實”,企望用來治療、改造被謊言和欺騙滲透在各個角落的社會頑疾。這不能不說是對巴老“講真話”的積極認知,也說明我們的社會車輪正在向前轉動。
隨著歷史的進展,《隨想錄》的思想文化內涵,也許會更加深刻顯示出來。不僅對于中國,而且對于人類,其影響將是深遠的。這使我想起我曾接觸到的海外的一些反應。香港中文大學授予巴老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固然是由于巴老在現代文學史上的杰出貢獻,更是因為他在《隨想錄》中表現的深厚的人文情懷。
1986年10月,中國部分作家接待日本著名作家水上勉一行,舉行座談。水上勉說到了巴老,非常動感情。他說:“他是我極尊重的前輩。巴老在《隨想錄》中說:一個人不應該在人家痛苦面前盤腿而坐。我每每讀到這里,總是含著熱淚。我相信這樣的話也激動著青年讀者。”
同行的女作家大庭美柰子也說:“《隨想錄》中講到一個小騙子的故事。人們會責備這個小騙子,嘲笑受騙的人。但是,巴金卻說:‘不要笑他們,我們大家都應該想一想,是我們大家都受騙了!他講得多么好!’”
當我想到這些外國作家懷著這樣的深情,有這樣的眼光,相比之下,我感到汗顏。顯然,我們對巴老的認知和理解,還是少了一些。
【導讀評析】
“真”,詞典上釋義之一為“真實(與‘假、偽’相對)”。“求真”,即追求、探求、尋求事物發展的真理所在和客觀規律。圍繞“求真”構思作文時,不妨先想一想以下問題:求真的意義與價值何在?求真之難,難在哪里?當“真”與“情”、與“欲”等發生沖突時該怎么辦?
寫作參考立意:一、“求真”為我們提供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現實途徑;二、“求真”必須有勇氣,做到不唯書、不唯上、不唯私,只唯真、只唯實、只唯公;三、“求真”須具備較高的能力和素質——這是一個認識世界的復雜過程,也是一個艱苦的實踐過程,如果沒有一定的能力和素質,就難以把握事物本質,推動實踐發展;四、“求真”須建立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五、做“求真”的工作,既要有望遠鏡,也要有顯微鏡;六、“求真”必須真求——非真求無以求真,是求真必定真求,不能涂抹粉飾,不能歪曲掩蓋,不能夸大縮小,更不能臆斷硬造;七、求真是不能自以為是、先入為主的;八、在“求真”的基礎上還得“務實”——求真是認識規律和把握規律,務實則是遵循規律和運用規律。
(三)拓展積累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
真正的學者不夸夸其談,不嘩眾取寵,不危言聳聽,不虛妄,不臆斷,不故作驚人之論。他們有著理智的誠實,正如胡適先生倡導的“有九分證據,不說十分話”。
美國哈佛大學的校訓是“讓真理與你為友”。這一校訓來自格言:“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