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4-14 17:05:24
實驗室制取氧氣是中考的必考點,而且所占比重很大。通常在選擇題和實驗探究題中以多幅實驗裝置圖的形式考查。涉及的知識點有:藥品的選擇,實驗原理,實驗裝置的選擇、連接;氣體的收集、檢驗、驗滿、干燥與除雜,多功能能瓶的使用,裝置的評價與改進等。
空氣
一、空氣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紀70年代,瑞典科學家舍勒和英國的科學家化學家普利斯特里,分別發現并制得了氧氣。
2.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最早運用天平作為研究化學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的結論。
二、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
1.實驗現象:
A.紅磷燃燒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冒出白色濃煙
B.(過一會兒白煙消失,裝置冷卻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燒杯內的水倒流入集氣瓶,約占瓶子容積的1/5。
2.實驗結論:說明空氣不是單一的物質;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3.原理
4.注意事項:
A.所用的紅磷必須過量,過少則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氣瓶(裝置)冷卻后才能打開彈簧夾,
C.裝置的氣密性要好,(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D.要先夾住橡皮管,然后再點紅磷(否則測量結果偏大)。
E.點燃紅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緊瓶塞(否則測量結果偏大)。
思考:
(1)可否換用木炭、硫磺、鐵等物質?如能,應怎樣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蠟燭(燃燒產生了氣體,瓶內體積變化小),不能用鐵(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2)可否用鎂代替紅磷?不能用鎂,因為鎂不但跟氧氣反應而且還跟氮氣等反應,結果測得的不只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會遠遠大于氧氣的體積。
5..實際在實驗中測得的結果比真實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紅磷量不足;B.裝置氣密性差;C.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D.沒有預先在導管中裝滿水
三、空氣的主要成分
(按體積分數):氮氣(N2)78%,氧氣(O2)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于混合物。
空氣成分口訣:氮七八氧二一,零點九四是稀氣;零點零三有兩個,二氧化碳和雜氣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