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一)課文字詞詳解
①雖有②嘉肴,弗食,不知③其④旨也;雖有⑤至道,弗學,不知其⑥善也。⑦是故
①雖:雖然。②嘉肴:美味的菜肴。嘉,好、美。肴,用魚、肉做的菜。③其:代“食”的對象。④旨:味美。⑤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⑥善:益處,好處。⑦是故:所以。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①困。知不足,然后能②自反也;知困,然后能③自強也。故曰:
①困:困惑。②自反:自我反思。③自強:自我勉勵。強,勉勵。
①教學相長也。《②兌命》曰“③學學半”,④其此之謂乎!
①教學相長: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②兌:同“說”,指的是殷商時的賢相傅說(yuè)。③學學半: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前一個“學”同“敩”,教導。④其此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表示推測。
(二)重點句子翻譯
1.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2.教學相長也。
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
3.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學習以后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就會知道(自己的)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知道(自己的)不足,這樣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這樣以后就能自我勉勵。
5.“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三)課文分析
1.本文論述了教與學的關系問題,說明了教學相長的道理。
2.解釋課文中“教學相長”這個成語的含義。
教和學,是相輔相成的,是互相促進的,只有二者兼備,才能獲得成功。
3.“教”與“學”的關系如何?
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
4.《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戰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為西漢戴圣編纂。有《禮運》《學記》《樂記》《中庸》《大學》等四十九篇。大多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三傳弟子等所記。
5.為何在一開始寫關于“嘉肴”“至道”的內容,能否刪去?
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動地引出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有力地證明中心,說理的力度大大增強。即通過比喻,引入“至道”,形象生動地告訴讀者學習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刪去。
6.本文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入“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到“教學相長”這個結論。(用原文填空)
7.請結合你的學習經歷,舉一個例子,談談對“教學相長”的理解。
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例子:“我—你”師生關系的確立表現出互惠的嶄新特點。在這種師生關系中,教師不僅僅是講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反過來教育老師,他們在課堂上相互影響,相互提高。(需要學生結合具體的經歷談)
8.“教學相長”在教學中的意義。
在教學意義上,“教學相長”是現代師生關系的特點之一。師生共同展現著自身的生命價值,在充分發掘自己的生命潛能中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盡管有最好的學問,不學,就不知道它好。
(2)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學習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別人之后才知道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勵。
(4)教學相長也。
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