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7-06 10:25:26
以記憶順口溜:
“以”作介詞“把、拿、用”,因為、按照、在、憑、從;
又作連詞如同“而”,偶爾通假要分清。
1、作為介詞
表示憑借,譯為“憑、靠”例:乃入見。問:“何以戰?”(《曹劌論戰》)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按照”
例: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詞賓語。)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時間處所,譯為“在、從”例:
2、作為連詞
表示目的譯為“來、用來”例:
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表示范圍譯為“到”
“已”,已經。例:固以怪之矣。
于記憶順口溜:
于字可譯到、在、從,也可翻作對、與、同;形容詞后表比較,動詞之后表被動。
1、對,對于。向例:貧者語于富者曰。
2、在,從例: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
3、與,跟,同。例: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4、到例:指通豫南,達于漢陰。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魚我所欲也》)
6、被例:受制于人
而記憶順口溜:
而作連詞要分清,并列承接與轉折;承譯“接著”轉譯“但”,狀語后頭表修飾。
1、表示并列,相當于“而且”、“又”、“和”或不譯。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表示承接關系,相當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譯。
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轉折關系,相當于“然而”、“可是”、“卻”。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動詞和狀語,相當于“著”、“地”等,或不譯。
例: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
相關推薦:
2020中考語文學習方法匯總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招信息,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