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21-05-22 11:21:39
第一批招生錄取階段(含民辦學校錄取和公辦學校第一批錄取)未被錄取的兒童少年,均納入公辦學校的第二批錄取程序。各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根據兒童少年戶籍、父母戶籍、家庭住房等情況,按“住戶一致”優先原則分類排序,其中選報民辦學校及補報民辦學校的,按“同類排序靠后”的原則,排在直接報公辦學校的同類別兒童少年之后。
(三)一貫制學校小升初校內直升
已實施小學初中九年一貫制辦學(以下簡稱一貫制辦學)的學校,其小學部六年級學生應一次性全部升入本校初中部,直升后剩余的招生計劃按初中學校招生錄取規則執行。
未實施一貫制辦學的學校,申請一貫制辦學,應經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后,從批準當年招收的小學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并應在小學招生報名時向家長公布。
未實施一貫制辦學的民辦學校,現在讀學生當年小學入學時,經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學校已向家長承諾可按一定比例直升本校初中部的,相應年級可按相應比例校內直升。校內直升應由學生(家長)自主報名,報名人數超過計劃數的,由學校所在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電腦隨機派位錄取。其初中部招生計劃數大于校內直升錄取人數的,直升后剩余的招生計劃按民辦初中學校招生錄取規則執行。
(四)實施均衡編班與加強學籍管理
學校應均衡編班,合理均衡配備師資,嚴禁設立重點班、快慢班、實驗班、創新班等不同類型的班級,不得以“國際部”“國際課程班”“境外班”等名義招生和編班。嚴禁學校超計劃招生或空掛學籍,不得變相替換學生,不得勸退或變相勸退已錄取的學生,切實做到招生錄取名單、學生學籍、實際就讀學校三者一致。嚴禁學校借轉學名義變相掐尖招生,民辦學校不得在起始年級之外,通過擴班或增加班額中途招生。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招生工作機制。各地要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及相關工作機制,全面做好本區域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的組織、管理、監督和考核。要切實履行義務教育控輟保學的法定職責,建立和完善控輟保學工作臺賬,落實聯控聯保工作機制,全面排查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
(二)加強資源配置,保障學生入學需求。各地要根據本區域人口變化趨勢,科學分析研判入學需求,不斷優化義務教育資源布局規劃,切實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權利。對烈士子女、符合條件的現役軍人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傷殘警察子女、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子女及其他各類符合條件的優待對象,要按照有關政策妥善安排入學。要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學校不得拒絕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就讀。做好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積分入學工作,保障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入學需求。
(三)加強計劃管理,全面公開招生信息。各地要及時發布公辦小學戶籍生入學預警信息,逐步推行公辦初中招生預警,合理引導家長預期。要督促指導學校科學制定年度招生計劃,民辦學校年度招生計劃須經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并報市教育局備案,一經公布不得更改。要多途徑主動向社會公開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方案及實施細則、學校招生計劃、報名入學條件、公辦學校學區范圍、民辦學校收費標準、招生咨詢途徑、招生結果、投訴渠道等招生入學工作信息,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四)加強招生管理,落實免試就近入學。各地要全面落實“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的要求,切實加強對學校招生工作的全過程管理。學校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提前組織招生,不得通過任何形式的提前摸底、預約等方式爭搶生源。民辦學校不得擅自擴大招生區域范圍、調整招生對象和條件。除體藝等專門學校,普通義務教育學校不得招收各類特長生。
(五)加強招生督查,切實規范招生行為。2021年秋季學期,各校要對本校應到未到學生進行全面摸排,并于開學后十個工作日內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各地應加強對所轄學校特別是民辦學校招生的監督檢查,嚴格招生工作紀律,嚴防違規招收“掛讀生”。市教育局將對各地各校招生入學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對違規違紀招生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的學校,由教育主管部門約談學校主要負責人,依照有關規定給予核減補助資金和核減下一年度招生計劃等處理,并視情節輕重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義務教育招生工作情況納入市對區、縣(市)教育工作業績考核。
(六)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辦學氛圍。要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和解讀,引導各方正確理解義務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要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大力宣傳當地教育改革發展成效和家門口的好學校,引導家長科學理性選擇,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杭州市教育局
2021年5月18日
相關推薦:
2021年全國各省市中考報名時間匯總
2021年全國各地中考體育考試方案匯總
2021年全國各省市中考時間匯總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