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1-06-13 09:06:02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1年江蘇宿遷中考中等學校招生辦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做好2021年中等學校招生工作,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教基二〔2016〕4號)、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意見》(蘇政發〔2012〕148號)、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見》(蘇教基〔2018〕3號)、《關于試辦綜合高中班的指導意見》(蘇教職〔2018〕19號)、《規范職業院校辦學行為專項行動計劃》(蘇教職〔2019〕32號)、《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優化全省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有關工作的意見》(蘇教職〔2019〕35號)、省教育廳等六部門《關于印發江蘇省進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蘇教考〔2020〕31號)等文件精神,結合市委、市政府高中教育座談會精神及我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意見。
一、招生計劃
1.計劃審批:五年制高等職業學校(含高等師范學校,下同)和省屬中等專業學校招生計劃由省教育廳批準下達;市外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下同)招生計劃,由市教育局審核批準。
市內普通高中、綜合高中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計劃,由所屬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普職教協調發展和學校發展實際等因素統籌安排,報市教育局審核批準。民辦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中,未參加2020年度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評估,或2019、2020連續兩年評估不合格的,不安排招生計劃。
2.計劃發布:凡經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安排在我市招生的各類學校招生計劃,由市教育考試中心負責向社會發布,統一在《2021年宿遷市中考指南》上公布。
3.計劃說明:
(1)公辦普通高中一律為統招計劃。民辦普通高中按統招(含指標生和體藝特長生)、擇校兩種類型公布招生計劃和收費標準。熱點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的70%作為指標生分配到各初中學校。
(2)鼓勵民辦普通高中申報統招計劃,參照同類型公辦普通高中收費標準收費。民辦四星級普通高中統招計劃可達學校招生總數的40%,民辦三星級普通高中統招計劃可達學校招生總數的30%,民辦二星級及以下普通高中統招計劃可達學校招生總數的15%。
(3)宿遷中學“普通高中創新人才培養”試點工作單列計劃,自主招生。
(4)四星級普通高中試行體藝特長生自主招生。經批準招收體藝特長生的普通高中,體藝特長生計劃不得超過招生總計劃的3%。實施辦法由市教育局另文下達。
(5)支持宿豫實驗高中等普通高中根據學校發展需要,適當增加職業教育內容,開展普職融通改革試點工作。
(6)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舉辦綜合高中班,職業院校的綜合高中班招生計劃單列,學籍掛靠在聯合培養的普通高中學校。
(7)鼓勵普通高中開展教育扶智工作,面向建檔立卡戶和城市低保戶家庭學生開設“宏志班”。
(8)市內中等職業學校實行分類招生,即按“升學型”和“就業型”兩類分別申報招生計劃,在申報計劃時,按專業進行。在招生過程中,可根據學生選擇需要,適當調整專業招生人數。如需要專業加試或面試,須報經市教育局批準。
(9)報考宿遷高等師范學校師范類專業的考生增加面試環節。面試工作由宿遷高等師范學校組織實施,面試時間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二、招生范圍
1.全市劃分中心城區(含市直、宿城區、宿豫區、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市湖濱新區、市洋河新區和蘇宿工業園區)和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四個招生區域。宿遷中學面向全市招生,其他普通高中執行“劃區域招生,分區域管理”政策,在各自區域內招生,不得跨區域招生(民辦高中招生計劃未完成,補錄時可不受區域限制)。
2.五年制高等職業學校和市內外各類中等職業學校面向全市招生。
3.公辦普通高中不得跨市招生,民辦高中跨市招生應到生源地市、縣(區)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并列入生源地招生計劃,按計劃數招生。
三、報名工作
1.報名條件:凡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身體健康的應、往屆初中畢業生均符合報名條件。
非畢業班初中在校生或已取得高中階段學籍的學生一律不準報名參加中考。初三在籍生不報名或不參加考試的,作為輟學處理。
2.報名辦法:按《關于做好2021年中考網上報名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做好2021年初二年級地理、生物學業水平考試報名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報名工作。
應屆初中畢業生在學籍所在學校報名,往屆初中畢業生在市、縣(區)招生部門指定報名點辦理報名手續。本市戶籍在外省市就讀的應屆初中畢業生,愿意回我市參加中考的,需在中考報名前將學籍轉入本市學校,報名參加中考。
考生實行網上報名,網上提交報名信息,然后在報名點采集人像,簽字確認報名信息,繳費辦理報名手續。
3.收費:根據蘇價費〔2005〕110號文件規定,考生報名時需繳納報名費12元,考試費每科9元,考試材料費按實收取。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