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1-09-10 08:39:07
由共價鍵形成的化合物稱為共價化合物。兩個原子結合,是以共價鍵形式還是以離子鍵形式,主要取決于兩個原子的電負性差值。電負性差值很大的金屬和非金屬結合,以離子鍵為主;電負性差值小的兩個非金屬結合,以共價鍵為主。
發展歷史
1916年,美國化學家G.N.Lewis提出了最早的共價鍵理論,該理論認為分子中每個原子應具有穩定的稀有氣體原子的電子層結構,這種結構通過原子間共用一對或若干對電子來實現,即“八隅體規則”。這種分子中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的方式形成的化學鍵稱為共價鍵。路易斯的共價鍵理論成功地解釋了一些簡單共價分子的形成,為價鍵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值得注意的是,路易斯理論尚不完善,它無法說明電子配對的原因和實質以及分子的幾何構型。無法解釋不符合“八隅體規則”的化合物,例如三氟化硼(6電子)、五氯化磷(10電子)、六氟化硫(12電子)。1927年,德國化學家W.H.Heitler和F.London把量子力學理論應用到分子結構中,初步解釋了共價鍵的本質。后來L.C.Pauling等人發展了這一成果,建立了現代價鍵理論、雜化軌道理論、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和分子軌道理論。
特點
以共用電子對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特點:
(1)由相同元素原子組成的分子其共用電子對無偏移。單質的共用各原子不帶電性,稱為單質的分子,如氧氣的分子。
(2)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組成的分子由其共用電子對有偏移(偏向非金屬較強的元素原子一方),使雙方帶相反的電性,但沒有電子得失,故化合物中不存在離子。整個分子仍是電中性。
(3)有些共價化合物,其共用電子對偏移程度大,在水溶液中能形成陰、陽離子。例如:HCI→H++Cl-,非金屬元素原子間的反應,一般形成共價化合物。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