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1-09-27 10:35:51
一、請坐兩把椅子
拉布歇雷在圣彼得堡做英國使館官員的時候,有一天,一位傲慢的貴族前來拜訪,他要求馬上會見大使。
“請坐,大使馬上就來。”拉布歇雷說。
貴族對這種沒有客套的接待方式大為惱火,說:“年輕人,你知道我是誰嗎?”接著說出許多頭銜。
“那么,請你坐兩把椅子。”拉布歇雷說。
二、細心就是最好的能力
年初,我欲跳槽到一家臺企。我學的是會計專業,我輕松過了“硬件”關(即學歷、相關經驗)。第二天,招聘方來人找到我,給了我100元錢,說讓我去購買一副專業耳機,以備第二輪考試使用。然而,我一眼就發現,對方給我的這張百元大鈔是假的,出于職業習慣,我當即指了出來并予以拒收。對方諱莫如深地笑了笑,轉身離去了。幾天后,主考官打來電話,讓我去參加最后面試。原來,那次的“假幣事件”竟是蓄意安排。更沒想到,這小小一著棋,刷掉了14人。
面試時,主考官提問:“你以前是做出納的,對吧?那么請你說說第五套人民幣不同面值票幣后各是什么風景。”這個問題平時極容易被忽略。還好,我比較細心。于是,我充滿信心地回答:“100元的后面是人民大會堂,50元的是布達拉宮,20元的是桂林山水,10元的是三峽,而1元人民幣后面則是杭州西湖。”主考官飽含贊賞地對我說:“很好,你被錄用了。”令我驚訝的是,參加面試的6人中,竟只有我一人答對了。主考官說,對于會計職業而言,細心就是最好的能力。
三、領先世界的芬蘭教育
2003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在全球開展了一項名為國際學生測試計劃的調查,全球有25萬名學生參加。調查結果顯示:在科學和閱讀能力排名中,芬蘭學生名列前茅,領先其它40個國家及地區,而且遠高于平均數。
但在上世紀70年代前,芬蘭還稱不上是教育的典范。當時有輿論認為,芬蘭要在瞬息萬變的世界經濟體系中立足,就必須徹底檢討本身的教育制度。
芬蘭教育從此轉變,芬蘭人把他們的教育成就歸功于以下幾點:
教師訓練有素,居世界前列:薪水盡管不高,每月只有2000至4000歐元,但是教師的社會地位崇高。
教師享有極大的自主權,可自行決定使用什么教學法,也可自行制定課程,自選教科書,或者完全不用教科書。受聘后,不會受到定期視察、考評及審核。
例行考試取消。芬蘭的教育家認為:考試太多,學生只會窮于應付,其實學習往往不能用考試成績來衡量。不過,學生到了18歲還是要參加大學的入學考試,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可以升學。
學習氣氛輕松。在芬蘭所有中學,學生除非有課要上,否則根本不必上學,而一下課,學生就可以回家。上下課都不響鈴。芬蘭的學生有責任感,有尊嚴,因為他們是自愿上學,而不是被逼來的。
四、聽聽別人說
前些日子,有一件事在三O一醫院引起轟動,醫生護士們竊竊私語,很激憤。原來,外省有一位學者在某報撰文,指責季羨林先生“自封大師”,云云。雖然醫生護士們不是專業人士,不懂學術,但從這幾年跟老爺子的接觸中,他們覺得自己能分辨出東西南北,春夏秋冬。一天,季先生突然把夫人李玉潔老師叫到身邊,臉上還是那佛像一般平靜,說:“人家說得對,我本來就不是什么大師。只不過我運氣好,好事都往我這兒流。”他說:“我就兩條:愛國和勤奮。我總覺得自己不行,我是樣樣通,樣樣松。”
見李玉潔老師不服氣,季先生就叫她端正態度,并說:“人家說得對的是鼓勵,說得不對是鞭策,都要感謝,都值得思考。即使胡說八道,對人也有好處。就怕一邊倒的意見,人就暈了。”
五、感恩的莊稼
在以色列種莊稼的人,每當莊稼成熟的時候,靠近路邊的莊稼地四個角都要留出一部分不予收割。這個現象引起了在以色列工作華人的好奇心,他向當地人請教其中的原因。當地人解釋說,是上帝給了曾經多災多難的猶太民族今天幸福的生活。他們為了感恩就用留出四角的莊稼這種方式報答今天的擁有。這樣既報答了上帝,又為那些路過此地而沒有飯吃的貧苦的路人提供了方便,以免他們因為貧窮和長途的跋涉而吃不飽飯。四角的莊稼,只要有需要,任何人都可以來收割,拿回家里,沒有人會責問、追究你。他們認為,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就應該留些麥子給那些處在困苦中的人,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有質量的幸福。
在以色列已經舊了或者破了的衣服,如果要當做垃圾扔到垃圾箱,也要洗干凈疊整齊恭敬地放到垃圾箱里,為的是生活貧困的人們能夠拿去再穿。
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習俗,但有一種感情卻不分國度、種族、膚色,那就是愛,干干凈凈的人間大愛。愛是這個世界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守望、共同的期盼、共同的血液。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