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02-28 11:28:44
3.材料解析題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貞觀年間)天下大捻(豐收),流散者咸(陽)歸鄉里,斗米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嶺,皆戶外不閉,行旅不貴(攜帶)糧,取給于道路焉。
材料三:兩宋期間,我國南方和北方的農業都有發展,但南方的發展速度更快,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培育出新的手工行業,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這些事實表明,中國古代經濟已經發生了深遠的變化。
材料四:馬可·波羅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他在元世祖在位時隨同父親和叔叔沿絲綢之路來到了中國,僑居中國17年后回到意大利,口授了《馬可·波羅游記》一書,詳細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華,盛贊中國物產豐富,向歐洲展現了一個富饒神奇的東方世界。—摘自川教版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1)讀圖1、讀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戰國時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志是什么?圖3反映了戰國的商鞅變法,請問變法中推動農業生產發展的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記載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時的情景?他在經濟上采取什么措施才達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3)請你舉出一個兩宋時我國南方農業發展的表現?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說“中國古代經濟已經發生了深遠的變化”?
(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的繁華,請舉出一個元世祖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
(5)根據以上材料和問題,歸納概括促進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