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04-25 14:49:04
1.增溫降溫:有的物質是溫度越高溶解度越低有的相反,像一些溶于溶劑放熱的物質應盡量使溫度降低,溶解吸熱的則要加熱使之溶解。2.增加接觸面積:研細,盡量使溶解物與溶劑的接觸面增大,即粉狀接觸最大了。3.攪拌:溶解后的溶質在溶劑內都是由溶度高的往溶度低的方向擴散,所以攪拌也可以加快溶解。
1溶解
物質溶解于水,通常經過兩個過程:一種是溶質分子(或離子)的擴散過程,這種為物理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另一種是溶質分子(或離子)和溶劑(水)分子作用,形成溶劑(水合)分子(或水合離子)的過程,這種過程是化學過程,放出熱量。
當放出的熱量大于吸收的熱量時,溶液溫度就會升高,如濃硫酸、氫氧化鈉等;當放出的熱量小于吸收的熱量時,溶液溫度就會降低,如硝酸銨等;當放出的熱量等于吸收的熱量時,溶液溫度不變,如氯化鈉、蔗糖等。
固體溶質進入溶液后,首先發生微粒(分子或離子)的擴散(吸熱)過程,接著是形成水合離子或水合分子的水合過程(放熱)。這里有化學鍵的破壞和形成,嚴格說都是物理-化學過程。其實對于強電解質來說,溶解和電離是難以截然分開的,因為離子的擴散就是電離。
不過對于弱電解質說來,首先是擴散成分子(吸熱),然后在水分子作用下,化學鍵被破壞而電離成為自由離子(水合的)(這里總體表現是吸熱還是放熱要看破壞化學鍵需要的能量多,還是水合釋放能量多了)。
假如是非電解質,那么溶解就是擴散與形成水合分子兩個過程了。
相關推薦: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