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08-28 11:38:01
在各省市中考試卷的命題中,無不將酸堿鹽的化學性質的考察作為重中之重。其題型之多變化之大,對于同學們來講確有千頭萬緒、力不從心之感。基于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淺談一下有關酸堿鹽的復習,以期對同學們的復習有所助益。
一、熟練記憶規律是應用的前提
酸堿鹽部分雖然題型眾多,如:鑒別、推斷、除雜……,但是這些應用離不開最基礎的知識點:即:對酸堿鹽化學性質的熟練記憶。
通過學習可知:酸的通性有五點、堿和鹽的通性各有四點。對于這些化學性質必須加以強化記憶和靈活記憶。可采用圖表記憶法以及變式記憶法等。
如:將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濃縮為下圖記憶較好(圖表記憶法)
在此基礎上,再做變式練習,增加對化學性質的多角度記憶(變式記憶法)。如:
(1)生成鹽和水的規律,一定是中和反應嗎?
(2)在酸堿鹽的化學性質中,生成鹽的規律有幾條等。
通過如上練習,即可起到加強知識的同化和異化的作用。
二、掌握“規矩”,可成“方圓”
記憶住以上規律就可以熟練應用了嗎?當然不能。在大量練習中同學們發現以上規律中有很多是有 “規矩” 有條件的。因此在記住規律的前提下,還要記住規律應用的條件,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應用。比如:可根據不同反應類型來靈活記憶有關反應的條件。歸納如下:
例如:寫出下列物質中兩兩之間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鐵、氧化鐵、燒堿溶液、稀硫酸、硫酸銅溶液、氯化鋇溶液、二氧化碳
思路點撥:
此類題目是考察酸、堿、鹽、氧化物之間反應規律和反應發生條件的較好范例。解題時,為防止產生丟落現象,可采用以鐵為起點逐次向后延伸判斷反應是否發生,再以氧化鐵為新起點逐次順推……的方法。經判斷共發生8個反應。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斷的過程中,自然強化了有關反應規律以及反應發生條件的記憶。這樣的習題同學們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備左右,隨時加以練習,功到自然成。
三、抓重點題型,學會以點帶面
在復習中經常見到不少同學埋頭于題海之中,耗時長收效甚微。酸堿鹽部分的題型雖形式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綜合之下,可以說鑒別、除雜、推斷這三類題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們的正確理解和掌握,對于提高其他相關題型的應變能力,必將起到很好的輻射作用。下面結合相關例題簡要歸納一下各自特點。
例一:分別選用一種試劑鑒別以下各組溶液:
A NaOH、NaCl溶液、稀HCl ()
B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
C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 )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 )
E NH4NO3、(NH4)2SO4、Na2CO3、NaCl溶液 ( )
思路點撥:
鑒別題的原則是:抓住不同物質的主要特征,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少的試劑,以最明顯的現象,達到鑒別的目的。所謂最簡單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鑒別的就不要用化學方法鑒別;能一次鑒別的就不用多次鑒別。所謂最少試劑,就是能用一種試劑鑒別開來的就不要用多種試劑。所謂最明顯的現象,就是通過實驗使各鑒別物質有明顯不同的現象。如:產生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
解析:A、通過物質分類,顯然依次符合堿性、中性、酸性,當然加石蕊試液鑒別。
B、 通過觀察發現:Na2CO3遇酸(H+)產生氣體,而AgNO3遇CL-產生沉淀,而KNO3遇鹽酸無現象,故加鹽酸來鑒別。
C、由上可知:K2CO3遇酸(H+)產生氣體,BaCl2溶液遇SO42-有沉淀,而NaCl溶液遇稀硫酸無現象,故加稀硫酸來鑒別。
D、Ca(OH)2溶液遇CO32-有沉淀,稀HCl 遇CO32-有氣體,而NaOH 遇CO32-無明顯現象,故加Na2CO3或K2CO3鑒別。
E、觀察可知:NH4+遇OH-產生氨氣,而Ba2+遇CO32-、SO42-均有沉淀產生,取樣后分別滴加Ba(OH)2溶液,只有氣體產生的是NH4NO3,同時有氣體和沉淀產生的是(NH4)2SO4,只有沉淀產生的是Na2CO3,無現象的是NaCl。
在實際應用中,同學們還可以將鑒別題按一次性鑒別、多次性鑒別、不加其他試劑鑒別、兩兩混合鑒別等進行分類,根據各自獨有的特點,總結解題技巧,從而達到全面掌握不同鑒別類型的目的。
例二:選用合適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鈣
(2)除去氯化鉀晶體中的碳酸鉀
(3)除去碳酸鈣固體中的碳酸鈉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5)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硫酸銅
(6)除去Cu粉中的Fe粉
思路點撥:
除雜的原則是:不增(不增加新雜質)、不減(不減少原物質的量)、不變(不改變原物質狀態)、易分(除雜后易于分離)、先物后化(物理方法優先,其次化學方法)。應用中有轉化法、沉淀法、吸收法、過濾法、溶解法等多種除雜方法。
解析:(1)通過高溫加熱或灼燒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鈣,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
(2)可加入適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后,再蒸發。
(3)可采用先加適量水溶解,再過濾的方法。
(4)可采用通過熾熱的碳層或通過燒堿溶液的方法。但顯然通過燒堿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收雜質徹底、操作簡單快捷等優點。
(5)由于含有Cu2+、SO42-兩種雜質離子,故可采用同時沉淀法。加入適量氫氧化鋇溶液后,過濾即可得氯化鈉溶液。
(6)由于Fe、Cu分別排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的前后,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稀鹽酸或稀硫酸溶解并過濾的方法來實現。也可采用加足量硫酸銅溶液并過濾的方法。
例三、有一固體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將混合物溶于水,得無色溶液,當滴入硝酸鋇溶液時,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則該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點撥:
推斷題所用到的知識儲備有如下幾點:(1)物質的特殊色態、溶解性(包括物質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銅離子溶液為藍色,鐵離子溶液為黃色等,常見白色沉淀有碳酸鈣、碳酸鋇、碳酸銀、氯化銀、硫酸鋇、氫氧化鎂等。藍色沉淀有氫氧化銅,紅褐色沉淀有氫氧化鐵。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銀、硫酸鋇。(2)會判斷物質之間能否發生反應。(3)三種離子(硫酸根、碳酸根、氯離子)鑒定的正逆推理。(4)對于重點詞語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詞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斷題正是對于以上知識點掌握程度的綜合性考察。
解析:推斷題的解答依據是物質的特征反應和典型的實驗現象。此題由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可知:CuSO4(藍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時K2CO3、CaCl2由于相遇會產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鋇溶液時,有白色沉淀產生”可知:沉淀有可能來自硝酸鋇與K2CO3或K2SO4反應生成的碳酸鋇、硫酸鋇沉淀中的一者或兩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鋇、硫酸鋇均存在,進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與否,均不會對以上鑒別推斷造成影響,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說可能不存在。
此題,在練習過程中,完全可以略加改動。如:若“沉淀全部溶解”推斷結果怎樣?若“沉淀全不溶”推斷結果又會怎樣?……。同學們一旦掌握了這種一題多變、一題多做的學習方法,對于提高復習效果必然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
相關推薦: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3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