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11-08 15:32:29
詞語的含義與賞析
(一) 詞語含義:詞語的引申義、比喻義和指代義。
1、 詞語的引申義:由詞的本義演變而產生的意思。
例如:
(1)這篇文章很深,很多學生讀不懂。 “深”:深奧。
(2)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深”:深入。
(3)深謀遠慮,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深”:深刻。
2、詞語的比喻義:一個詞的本義比喻另一事物而產生的新的意義。
例如:
(1)“風浪”的本義:水面上的風和波浪。比喻義:比喻艱險的遭遇。
他是個久經風浪的人,面對著邪惡勢力,毫不畏懼,頑強地斗爭。
(2)“風雷”本義為:狂風和暴雷。比喻義為:比喻氣勢浩大而猛烈的沖擊力量。
革命的風雷激蕩中原大地。
3、詞語的指代義:文章中代詞的指代意義。
例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中的“鴻儒”指代的是有學問的大儒;而“白丁”則指的是平民百姓。
●答題技巧:
(二)賞析角度
1、 詞語的感情色彩是否發生變化:貶義褒用或褒義貶用
2、 修辭角度:修辭的答題格式
獨家秘笈—13大修辭手法及作用
比喻、擬人、夸張 —— 生動形象
反復、排比、反問 —— 強調、增強氣勢、抒情
對偶、頂針、互文 —— 整齊美、回環美、音樂美
反語、設問 —— 嘲諷、思考、突出
引用、借代 —— 增強語言表達效果
(更多詳細內容見修辭專題)
3、 描寫角度:人物描寫或環境描寫+人物/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人物描寫:運用了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描寫,寫出了…(誰)的…的心情/性格特點/狀態
(2)環境描寫:渲染…氛圍;烘托人物…心情;交代…背景/季節/天氣;為后文…情節做鋪墊;
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旨。
(更多詳細內容見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專題)
4、 表現手法:對比,鋪墊,伏筆,象征,托物言志,懸念,欲揚先抑等表現手法的作用
對比、襯托:突出了物…的特點/人物…的性格
照應:結構嚴謹
象征: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生動
懸念:吸引讀者閱讀興趣,引出下文
欲揚先抑:情節曲折,吸引人注意,刻畫人物形象
(更多詳細內容見表現手法專題)
(三)題型:
體會第X段(或X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在表達上的好處/作用/效果)。
(四)答題技巧:
解釋加點詞語的原意+賞析角度+加點詞語的在文中的意思(這個詞語描寫了……的情景/畫面/特點)+表達了……的情感/人物性格特點。
(一)夏洛伊與土豆
(美國)詹妮斯·沃爾弗
①夏洛伊,我的雪德蘭亞牧羊犬。從我創辦動物收容所那天開始,它就一直陪伴著我。現在,它很老了,在過去的幾周,它趴在房子前,很久都不動一下,就連吃飯都必須哄上好一陣子,它才勉強張開嘴巴。我今年已經49歲,不再像以往那么健康強壯,我感覺自己就像夏洛伊,想做很多事情,但已經力不從心。
②10歲那年,我和爸爸一起救治了一只受傷的鵜鶘。從此,幫助被拋棄和被虐待的動物就成了我向往的職業。大學畢業,我當了幾年醫生,后來毅然辭職創辦了動物收容所,專門照顧那些被拋棄和被虐待的動物。
③夏洛伊是我帶進收容所的第一個動物,它是我的伙伴,也是收容所的護衛。白天,夏洛伊和其他動物在院子里玩耍;晚上或碰到壞天氣時,我們一起把動物趕回圈里。最重要的是,它那尖利的吠叫可以嚇跑周圍山上的土狼、山貓和其他饑餓的獵食者。過去的十多年,我們一起照顧收容所里其他的動物。這個地方是我的,也是夏洛伊的,如果沒有它,我該怎么辦?
④一天,我正在哄夏洛伊吃飯,朋友打來電話:“你可以收養一只新生的小羊羔嗎?它的一條腿在分娩時斷了,羊媽媽拒絕給它哺乳。”
⑤“趕快把它送過來。”掛斷電話,我找了一塊毯子放在夏洛伊的身邊。
⑥“你就要有一個新室友了。”我告訴它。它抬頭看我一眼,又趴下了。我不知道年老的夏洛伊是否還能照顧一只新的動物。
⑦小羊羔被送來了。我把它放在毯子上,它瘦弱得就像一堆散亂的土豆泥,“我就叫你‘土豆’吧。”我一邊說一邊用模子固定它的斷腿,接著給它喂奶。我看見夏洛伊盯著我們。
⑧幾天以后,土豆強壯了一些。它艱難地邁開步子一步一步走向夏洛伊。夏洛伊抬頭看著小羊羔。終于,土豆走到了它的目標身邊。它低下頭,小鼻子在夏洛伊身上來回嗅著,然后舒服地靠在了夏洛伊有著厚厚毛發的脖子上。夏洛伊用頭溫柔地蹭了蹭土豆作為回應。
⑨“夏洛伊,看起來你交上了一位朋友。”我很開心。
⑩第二天,當我打開門,土豆正站在門后等著我——它不是自個兒,夏洛伊站在它后面看著我,歡樂地搖著尾巴。
⑪“夏洛伊,你……”我幾乎不敢相信看到的這一切。
⑫土豆跟著我走進廚房,我驚訝地看見夏洛伊緊跟在它的后面。當我用火爐加熱土豆的牛奶時,夏洛伊站在我身邊目不轉睛地看著我。
⑬“現在你對這只小羊羔感興趣了?”我問夏洛伊。土豆喝牛奶的時候,夏洛伊搖搖尾巴,然后走到它的水盆和食物盆邊,看來它又能自己吃東西了。
⑭每天,夏洛伊帶著土豆一起繞著房子慢慢地散步。每當有客人來訪,夏洛伊就站在土豆和客人之間,盯著客人,直到客人通過了它的審查。土豆在草地上奔跑,夏洛伊雖然跟不上,但它的眼神一直沒有離開……它又是一條工作犬了,它找回了生命的支點。
⑮在土豆到來兩個月后,夏洛伊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月前,它就已經準備走了,但它一直等到土豆有能力照顧自己才離開。
……
1. 文章詳寫了年老的夏洛伊①直至去世這件事,第二、三自然段分別插敘了“我”創辦動物收容所和②這兩個內容。(4分)
2. 請分析文中兩個加點的“盯”字不同的表達效果。(4分)
3. 請結合全文內容,分析劃線句的作用。(4分)
4. 文章結尾被刪掉了,請根據文章主旨推斷,下列哪一項作為結尾最恰當?(2分)( )
A. 我含著淚把夏洛伊葬在收容所的旁邊,讓它繼續守護著其他動物。
B. 它留給了我一個新的支點,支撐我沿著自己的愿望繼續走下去。
C. 感謝你!夏洛伊,我的雪德蘭亞牧羊犬,我親愛的好伙伴。
D. 土豆后來一直長得非常健康,看著它,我就像看見夏洛伊。
(二)一把老鑰匙
王舉芳
①回到家時,母親正翻箱倒柜。雜亂的地面讓我無處落腳。我說:“媽呀,您這是在翻傳家寶嗎?”
②母親停住手看著我說:“見到我的鑰匙沒?”
③“喏,在這兒。”我從玄關柜上拿起屬于母親的那串鑰匙。
④“我說的不是這個,是老宅的,老宅的那個。”母親的語氣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親幾乎把家里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找到母親要找的鑰匙。母親坐下來,情緒有些低落。我說:“媽,您就別總想著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沒有鑰匙都一樣。”母親嘆了一口氣,開始收拾地上的凌亂。
⑤其實,我沒有告訴母親,弟弟正四處托人,要把老宅賣掉。弟弟說老宅總空著,時間久了,房屋會倒塌的,到時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談價錢。
⑥一周后,弟弟告訴我,老宅賣掉了,賣了兩萬元。看著那些錢,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墜了一塊石頭。
⑦那天下班,在小區外碰到三嬸。三嬸是我家鄰居,和我們家沒有親屬關系,按村里輩分我這么喊她。我讓三嬸家里坐坐,她直擺手,說沒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說著掏出一把鑰匙交給我,說這鑰匙是你們家老宅的,啥時候想回家就回。原來是她家買了我們家的老宅。
⑧母親沒再提鑰匙的事兒。我想著老宅現在已經是別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沒跟母親提鑰匙的事兒,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頂上的一個盒子里。
⑨農歷六月六,我們老家有傳統廟會。母親執意要回去看看。無奈,我和弟弟只好依著母親。一路上母親說著故鄉風俗和舊年往事,精神從未有過地爽朗,她沒有看到我和弟弟偶爾交會的眼神里都藏著忐忑。
⑩三嬸聽說我們回來了,招呼我們去她家里。做鄰居的那些年,三嬸和母親一直處得很好,親姐妹一樣。吃過晚飯,三嬸拿了幾床鋪蓋說:“你們別嫌,都是干凈的。走,到你們家去,你們還睡你們各自的屋。”三嬸掏出鑰匙打開老宅的鎖,我們怔怔地望著那干凈整潔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們從未離開過。
⑪我送三嬸到大門口,對她說謝謝。三嬸說,咱不說遠親近鄰,我懂你媽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莊稼人走到哪里,其實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給你們鑰匙,還有一個原因。還記得你在家的時候,經常問我為什么總帶著一把老鑰匙嗎?我的老家在遙遠的山里,是土房子,因為一場突來的泥石流,房子沒有了,但母親一直讓我們自個兒保存著屬于自己的那把老鑰匙。想家時候,我就看看老鑰匙,摸摸老鑰匙,想象著轉動鑰匙打開門鎖,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電影,心里就熱乎乎的,就連當初的一些懊惱、吵鬧都成了好。你們想回來看看的時候就回來,這里啥時候都是你們的家。
⑫三嬸眼里有亮光閃爍,我也感覺似乎有水滴落進了眼里。
⑬回城后,我把三嬸送來的鑰匙給了母親。母親摩挲著鑰匙說:“家門的鑰匙在手里,不論何種身份何種境遇,你還是個有家可歸的人。”
⑭從那以后,不知為什么,有時候我也會摩挲那把老宅的鑰匙。那一個個齒痕,似一個個密碼,打開歲月的珍藏。
⑮三嬸來電話說村里要建社區了,老房子要拆遷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進樓房里了。停了停,她說:“也好,咱們有鑰匙。”
⑯幾年過去了,母親一直保存著那把老鑰匙,再也未丟過。
⑰老鑰匙陪著母親風來雨往,不經意間常生斑斑銹跡,但都會被母親那厚重、靈巧的雙手反反復復摩挲著擦亮。
(選自《時代文學》2018年第7期,有刪改)
1. 文中多次出現三嬸這一人物,下列選項對三嬸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三嬸買下老宅,并主動送回鑰匙,體現了三嬸重情重義。
B. 我們回到老家,三嬸周到熱情地招待,體現了三嬸淳樸熱情。
C. 三嬸講述自家“老鑰匙”的故事,體現了其熱愛故土家園。
D. 老房拆遷時三嬸的話,體現了她對“拆村建社區”的不滿。
2. 請簡要分析第⑭段劃線句中“密碼”的含義。(3分)
3. 本文和朱德《回憶我的母親》都寫了母親,請分別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母親的形象。(4分)
4. 文中的“老房子”承載著許多情感,下列選項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
A. 通過寫文中人物對老鑰匙的珍視、對老宅的依賴,表現出大家對故土家園的依戀之情。
B. 通過寫三嬸在講述她老家的房子的故事中回想起的與親人生活的場景,表現出血脈親情。
C. 通過寫“我”和弟弟瞞著母親賣掉老房子的事情,表現了“我”和弟弟對母親的冷漠。
D. 通過寫三嬸送回鑰匙以及我們回鄉后三嬸對我們的熱情款待,表現出了鄰里真情。
(三) 紅春聯
提起春聯,我的腦海就會浮現這樣的場景:外面冰天雪地,屋內炭火正旺。一張古拙的雕花八仙桌擺在堂屋中央,香爐裊裊地冒著清香,老先生凈身洗手,心神怡然,摸一支狼毫在玉石硯臺內飽滿地浸把濃墨,刮刮大筆尖,一氣呵成寫下一副四字聯:九州日麗;四化春新。
字可草書行書,亦可楷書隸書,其間亦可學曹全張遷張旭懷素,喜好追隨個人的性格。老先生和藹,喜寫正楷,一點一橫規規矩矩,一撇一豎堂堂正正。寫完后,如卸大任,放下手中之筆,圍著對聯左觀右看,又兀自品頭論足,甚至雅性一上來,抿口米酒,默念一遍,良久,臉上才露出滿意、溫暖、幸福的微笑。
寫春聯在我的故鄉很常見,也很莊重。這個四圍皆是高山的小山村,盡管夾峰對峙,地貧土瘦,但村上的小學,沒有哪個學生不會寫毛筆字,沒有哪個先生不會吟哦幾副對聯的。
老先生擇一個大晴日,煮一壺好酒,喝個微醉,臉頰和脖子紅紅的,站在大梅樹下,然后研墨,折紙書寫。他做得很細致,墨揀好墨,以麝香金粉配制而成,溢出淡淡的古樸和清香。所寫的對聯有五字和七字的,四字和六字的也有,十幾二十幾字的長聯極少,但也會有一家兩家。這些書寫的對聯一排排晾在軟軟的陽光下,像院子里的一樹梅花,紅火又熱烈。
寫好的春聯自然有人來取,取回去的春聯自然有人會貼。上下聯的平仄一定要分好,否則鬧了笑話,像個沒讀過書的人,讓人難堪而尷尬。
貼春聯一般在年三十下午,喻義辭舊迎新。也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一早上,喻義新年新氣象。但不管怎么樣,貼春聯是兩個人的事,一個人站在門框下,一個人搬條板凳站在上面,瞧好門框貼上下聯的高度及對聯條幅的寬窄。初定好位置,再涂一把熬好的白米糊糊,輕輕貼上紅春聯,喊下面張望的人:“高了嗎?低了嗎?歪了嗎?正了嗎?”調節到最佳位置才肯罷休。
貼完春聯貼福字。貼福字是貼春聯的姊妹產品,不可缺少的。尤其是老一輩人家,過去的日子過得像苦膽兒,對福字的渴望更加強烈、迫切。老人家聽到大門外的人把春聯貼完了,就會從堂屋的方桌上小心地捧出兩張老先生寫的大福字,囑道:“倒貼哩!福到福到哈!”
一般的人家貼到這里也算把過年貼春聯的事干完了。可到精致的人家,則還要從門廊到堂屋都貼得紅彤彤的,十分喜慶。過路的人從大門春聯往里屋瞧,只見里里外外煥然一新,紅彤彤的新鮮,紅彤彤的春色,而人個個喜氣洋洋,精神活潑、飽滿。
送春聯,也是別具味道的一件事。
送春聯有個講究,普通人家送通用春聯,如:“千條楊柳迎春綠;萬里江山迎日紅。”這類春聯寫景寫心情,太普通,自然贏得人家的紅包小。送春聯送多了送精了,則腦殼轉得快,起眼眉毛動,見什么人就送什么樣的春聯,圖個別人家高興,滿意。如果此人是做生意的,走南闖北,則送上一副:“似錦河山遍地走;如花生活滿園財。”更有殺豬的,做木匠的,當醫生的行業春聯,往往逗得主人高興了,錢包一扯,一張紅大鈔“嗦”就出來了。這樣的人送春聯送出了門道。
但也有一些人送春聯送出了雅致。這就與一方民俗有關了。
年三十的下午,年飯還沒吃前,送春聯的人瞅準了這個空當,必定給你家滿堂紅。這個時間一家老小團聚,有說不完的話,有找不完的親情溫暖。女人們早在廚房幫忙,有什么好菜全搬出來,只見山上走的,地里長的,河里游的,要什么有什么,有什么就上什么,反正香氣繚繞,笑語喧嘩。這會兒,送春聯的在大堂外倏地放一掛鞭炮,砰砰砰一陣響,鬧得一家人趕緊出去看。小孩腳快,瞅完轉身朝里屋喊:“奶奶,送春聯的來了!”
此人若是一村一寨一溝的熟人,會溫酒一壺,端上幾盤好菜,由男人恭敬地陪著,邊喝邊聊。若是陌生的送聯人,也不敢怠慢,敬一根貴煙,客氣一番,欣喜地接過春聯。送春聯的人在這端兒要贊幾句:“左春聯,右春聯,左右春聯齊團圓。左贊主公富貴弟,右贊主公廣財源。萬千瑞氣堂前起,來年鈔票拖滿船。”這家人聽了,心兒樂了,道:“準爾真言。”便趕忙遞上一個紅包。送聯的人手指輕輕一捏,如果紅包內薄且寬,知是張大百元的,就高興地走了。如果此家殷實,紅包又封小了,索性站著不動,再贊一輪,委婉道:“說春聯,道春聯,貼在貴府笑開顏。給個紅包千斤重,四方財運奔眼前。東南西北皆吉象,更觀堂內喜連連。”遞紅包的被如此一贊,知曉紅包給少了,就囑人再封一個。
如此這番,在年關的春聯總算告一段落。村里一些上過學的人,便在初一上午,背著手邊踱步邊觀摩,或牽個小孩,沿村路來回溜達,欣賞春聯紅艷艷的平仄和韻律。
這股子濃郁的墨味兒,拌和著甜甜的年味,像一團發酵的嫩面,在人生的紅紙上各自比著勁兒,攢著勁兒,朝前寫,幸福千戶萬家。
1. 你如何理解題目中“紅”的意蘊?(3分)
2. 本文首段是怎樣描繪寫春聯的場景的,請作簡要分析。(3分)
3. 文中畫波浪線的內容,作者交代它有何用意?(3分)
4. 請品析文末加點的“酵”一詞的妙處。(3分)
(四)改變世界的那顆種子
①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臨之際,袁隆平成了“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但他念念不忘的還是這句——“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我現在是‘90后’,腦瓜子還沒糊,數學心算沒問題,還要繼續做研究,目標是實現每公頃產量20噸。”在與中國工程院多位院士的座談會上,袁隆平笑著說。
②他離不開農田。盡管已經90歲,他仍然堅持“每天要到田里看看”。這次出發來北京之前,袁隆平一大早還先到田里待了半個小時,跟心心念念的稻子短暫地道個別。而帶著“共和國勛章”回去后,袁隆平說,明天第一件事,就是下地看看。“我晚上,滿腦子都是稻子的事情。”這位雜交水稻的“開拓者”為中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對于他的名字想必許多人都不陌生。
③他的勵志故事充滿了奮斗和堅持的色彩,不畏艱難,知難而進是他做科研一貫的原則。“一顆種子改變世界”是對他所作貢獻最好的詮釋。因為對田園之美、園藝之樂的向往,他在考大學填報志愿時選了學農。大學期間,他閱讀了國內外多種中外文農業科技雜志,對學術孜孜以求。他對權威學者并不盲從,常把搜羅到的各國學術書籍仔細研究,去感悟、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的結論。他始終堅信吸收科學知識重要的是靠理性來判斷其價值,當時的他已顯現出一個青年人的大膽思辨和成年人思維的縝密老練。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后,他被分到窮鄉僻壤的安江農業學校當教師,就是在這個落后的湖南鄉下,他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18年歲月——這些日子里,他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做農業科研,積累了大量經驗。1961年,嚴重的大饑荒像蝗蟲般掠過中華大地,餓殍遍野,慘不忍睹。他內心的壯志被激發起來了,他發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自己的同胞吃飽。從此,“雜交水稻”這四個字伴隨了袁隆平的一生,成為他畢生不懈追求的事業。
④為了找到意想中的稻株,他吃了早飯就下田,帶著水壺與饅頭,一直到下午4點左右才回。艱苦的條件和不規律的飲食,讓他患上了腸胃病。六七月份的天氣,他每天都手拿放大鏡,一壟壟、一行行、一穗穗,大海撈針般在幾千幾萬的稻穗中尋找不育株,汗水在他背上結成鹽霜,皮膚被曬得黑里透亮,連常年扎在水田里的農民都自嘆不如。正是憑著這種堅韌不拔、勇敢頑強的意志,他在勘察了14萬余株稻穗后,檢查到6株不育株,經過兩年的探索、試驗和研究,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徹底推翻由傳統經典理論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并推論水稻亦有雜交優勢。通過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復系的三系法途徑來培育雜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
⑤在他89歲的生日時,有人問及生日愿望,他說自己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禾下乘涼”是他真實的夢境。他曾夢見試驗田里的超級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么長,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涼。如今,這一夢想正隨著不斷高產的超級稻逐漸成為現實。
⑥除了在農業科學創新方面的成就,他在生活中是一個心細幽默、隨性自由的可愛老頭,即使他為中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貢獻,收獲了那么多的榮譽,他依然淡泊名利,追求自在幸福的生活。
⑦有一次他加班到晚上11點,回家后他邀請愛人去游泳。臨出門前,他特意帶上一把小剪刀,她不解地問,帶剪刀干什么?他說,河里有許多漁民布下的漁網,夜里游泳萬一碰著魚鉤,能馬上剪開幫她脫身。她聽了,點了一下頭,心里是幸福潮涌。這種細心的愛長年流向她的心田,并未因婚姻的持續而減少或消失。他還是一個幽默的人,都說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維敏捷,才華出眾,胸襟開闊,為人隨和。當年,他在安江農校當老師時,一時找不到抹布,就扯著衣袖擦黑板,這一舉動自然引起學生哈哈大笑。他嚴肅地說:“笑什么?愛因斯坦還拿美元當書簽呢。”
⑧他喜歡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補,皮鞋臟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給他取了渾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潔的意思。
⑨如今,在他的心里也許種下了一畝田,那里不受世俗紛擾,透著恬靜,安逸,但依然為了“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而不懈努力著……
1. 下列選項對袁隆平具有的品質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
A. 敢于創新。通過研究推翻了傳統經典理論“無性雜交”學說,培育出了雜交水稻。
B. 有雄心壯志。雖已年老,但仍有“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遠大夢想。
C. 比較自滿。因為他為中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貢獻,收獲了許多的榮譽。
D. 有堅韌頑強的意志。頂著酷暑,用放大鏡勘察了14萬余株稻穗,只為尋找不育株。
2.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慶典上,袁隆平成了“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
B. 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后,被分到湖南鄉下的安江農業學校當教師。
C. 因曾親眼目睹了大饑荒,所以“雜交水稻”成為袁隆平畢生追求的事業。
D. 在生活中,袁隆平是一個隨性自由的可愛老頭,追求自在幸福的生活。
3. 標題中的“那顆種子”在本文中具體指什么?(4分)
4. 文章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文中袁隆平的品質與課文《鄧稼先》中的“鄧稼先”有何相似之處?(4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