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11-19 18:48:46
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定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
生活環境:生物的生存空間和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
2、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類:①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溫度、水、土壤性質等
②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問題的一般過程:①提出問題②作出假設③制定計劃④實施計劃⑤得出結論⑥討論和交流。
4、光對鼠婦生活影響
設計對照試驗幾點注意事項:
①實驗結束后把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
②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對照實驗中只能有一個變量
③只用1只鼠婦做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婦做實驗,可以減少偶然因素。
5、生物與生物之間關系
捕食關系(兔以某些植物為食,狼以兔為食)
競爭關系(水稻和田中雜草爭奪陽光、養料、水分等)
合作關系(螞蟻、蜜蜂等群體生活的昆蟲)
寄生關系(蛔蟲、豬肉絳蟲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動物的體內)
6、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生物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和改變著環境。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態系統: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8、生態系統組成:⑴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等
▲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9、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許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物質和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能量流動: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物質循環:全球性、反復出現、循環運動
11、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得越多。
12、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從總體看,一個生態系統中,植物多于草食動物,草食動物多于肉食動物。
13、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如:森林生態系統比草原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強)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罩上,結果發現,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系統平衡失調。
14、生物圈范圍:以海平面來劃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共20千米。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15、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以各種方式適應環境,影響環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