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所以
古義:①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于“用來……的(手段、方法、東西等)”。②表示原因,相當于“……的原因、緣故”。
例1: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意思: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
例2: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說》(意思: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
例3:所以遣將守關者。《鴻門宴》(意思: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
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
6.無論
古義:不用說,(更)不必說。
例:無論魏晉。《桃花源記》(意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
今義:不管;不論。假設條件關系的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7.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例: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桃花源記》(意思:率領妻兒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他們再沒有人出去了。)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8.行李
古義:出使的人。
例: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燭之武退秦師》(意思: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乏的東西。)
今義:行裝。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