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6-09 14:11:03
提升學習效率
尤其初三黨,老師集中講授課本知識的時間不多了,一輪復習結束后就基本完了,所以大家要珍惜并珍視余下的課程。
下面我談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課堂上到底該如何聽課,如何才最具學習效率。可能和大部分老師的觀點有所不同…
絕大部分老師和家長的高明建議,一般是:學生在課堂上一定要認真聽講,全神貫注,不能走神,認真做筆記,等等。針對這個建議,我首先反駁一點:
要看你講的是什么,如果老師一直在講重復了無數遍的簡單問題,也就是說,老師在低水平重復教學,我作為學生,何必要再浪費時間。大家不一直在強調因材施教嗎,班級里高中低水平學生都有,我問你,老師該如何因材施教?哪怕加強班,沖刺班,學生水平也各有千秋。
老師只能講普遍性的重點,力求最大化的覆蓋,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他講的很多內容和問題,是很多學生早已經滾瓜爛熟的了,甚至耳朵都聽出了繭子。老是不知道如何規劃課堂,一個非重點且簡單的問題,他都能重復講幾十遍,弄得很多孩子恨之入骨卻不敢言…
所以,綜上:
1.如果是新課程課堂,那么,那就好好聽吧,因為,這時候都是陌生知識,你沒有不認真聽的資格。2.如果是習題課堂或者復習課堂,那么,你就要看情況了。如果老師喜歡講,或者一直在講適合中下游水平學生的簡單問題,那么,你大可不必浪費時間來聽。你可以拿這幾分鐘課堂時間書寫解題筆記和心得,做歸納總結,這個意義極大。
有些人會說,老師說的精華錯過了怎么辦?
首先,我說了,看老師講的是什么。如果是你非常熟的問題,是老師講了N遍的問題,也就是說,老師難有全新發揮了。你聽了也是浪費時間。
再次,經歷過中學階段的人都知道,題目類型總起來就那么多。如果真的是精華,這個老師肯定會講解N遍,請相信,你不會錯過的。
如果精華都不能大量重復,只能說明,這個老師太不合格了!
我認為,最頂級的精華,還是你自己的歸納總結,是你建立的屬于自己的數據庫。
提升學習效率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各行各業貌似都存在這一一條潛規則吧。我覺得,這個說法不是負面貶義說法,我更傾向于這句話的思想導向:方法總比問題多
老師檢查作業,要求全部做完,學生就沒辦法了?呵呵,如果這個問題都應對不了,指望什么考取清華呢?
各位,家長、同學,如果你們用心去觀察,去發現,在年級中,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他們學習非常輕松,調皮搗蛋,打球玩游戲抄作業,甚至經常作業完不成受老師批評。但是,他們的成績就是那么牛!
由于他們的存在,也讓眾多普通學生汗顏,甚至懷疑自己的智商,呵呵
我所知道的,真正會學習的學生,他們會這么做:
1.假如老師發下來一張練習卷,大題小題共50道,他會迅速瀏覽整個卷面,篩選出自己不是特別熟悉的題目,過濾掉已經做過N遍的題目。2.重點來攻克自己不熟悉的那幾道題,并且找到更多類似題型來重復練習,讓自己對此類型題目爛熟于心。3.那些自己已經很熟悉的習題,可以抄別的同學的答案或者書本答案,或者直接空著。
這就是,很多同學,作業完不成,喜歡抄作業,但卻成績斐然的原因。
你明白了嗎?
我之前就說過,我大學的同學,很多在高中階段都是相當牛逼的。交流之后,感觸更深刻呀。這也就是所謂的眼界吧。
提升學習效率
什么意思呢?
很多學生,只要老師布置習題,發練習試卷,他們就會認真完成,一題不漏。到了后來,80%的習題,甚至更多習題,他們已經做了無數遍,已經非常熟悉了,但是呢,他們還在一遍一遍的去做。天哪,這不是浪費時間是什么呀,這是造成學習效率極其低下的一大拙劣方法。更可怕的是,很多先生還在要求學生一定要認真完成,我擦,這不是自私是什么呀,
一句話:無腦的題海戰術,害“死”人…
低水平重復做題,導致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來研究和消化自己不熟悉的題型。會的還是會的,不會的還是不熟悉,導致原地踏步。
你要知道,真正會學習的學生,他們每天學習會很輕松地。為什么?
因為,老師布置100道練習題,他們只需認真做10道題就夠了,其他的放棄不做。因為他們已經很熟悉了,已經會做了,再做就是浪費時間
所以,我們不難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很多頂尖學生,他們學習看起來不太努力,但是,成績非常優秀。
所以,很多學生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了,哈哈~
提升學習效率
如何實現快速答題,提升答題效率?
1.考前思維預熱,讓自己提前進入答題狀態。
(很多學生,考試開始后,要十多分鐘才能進入自己的真正狀態,多來人會有這種感覺的)
2.選擇題的快速答題技能。
(如果一道選擇題,你要計算很長時間,那么你就別談效率了。很多選擇題,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你卻需要計算三五分鐘)
3.遇到稍加思考不會的,馬上跳過,絕不停留。
(這個方法不是絕對的,同學們課參考使用)
這樣做的目的:讓自己把會做的先做了,拿到應該拿到的分數(獲得了一定分數,自己心里有底了),同時預熱了思維,穩固了信心,讓自己達到更高的應考水平。當你靈感迸發時,難題不再是難題。如果你一開始遇到難題,自己搗鼓了幾分鐘也沒結果,那么你會有失敗感,會有點恐慌感,這會讓你的應考信心受到影響,狀態會下滑,甚至失常發揮。
更可怕的是,很多同學一直在弄前面的難題,難題結果沒做出來,導致后邊的自己會做的題目沒時間做了。遺憾呀
4.在平時的學習積累中,有很多定值的式子要爛熟于心。考試時就不用太計算了,節約大量時間。
比如:等邊三角形邊長為a,那么,三角形的高=√3a/2三角形的面積=√3a平方/4
再舉個例子,舉例子啊,考試時經常遇到半徑為5的圓的問題。那么,由于經常遇到,其相關的其他數據我們就要爛熟于心,以便于考試時不用再計算,浪費時間,哪怕只有一步計算也好。圓的面積=25π
圓周長=10π
只是舉個例子啊,目的是讓大家能有感性認識。雖然計算一下周長和面積不難,但是,還是需要時間的,10秒也是時間啊。考場是分秒必爭之地呀。這里節省10秒,那里節省10秒,積累起來就很多了…
提升學習效率
什么是高水平重復呢?
一道題,剛開始你不熟悉,那么,你需要做十遍甚至更多遍,把整個題目做到滾瓜爛熟。這個時候,如果你還在不斷地重復做這道題,那么就是低水平重復,因為,你已經在浪費時間,不會再有進步了。
高手們會這么做:當這道題熟悉了,他就開始放棄了,把大把時間拿來,去攻克自己不熟悉的題目,不斷地把陌生轉化為熟悉。他們也在重復,但是,是高水平重復!
很多老師,確實誤人子弟。我可以這么說,他們很多就是低水平重復的題海戰術
高水平重復是高手,低水平重復是無腦…
如果一道題目,你不太熟悉,那么就需要不斷重復,直到非常熟悉。非常熟悉的題目,再繼續重復,就是低水平重復,浪費大量時間,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很多時候,尤其初三或者高三階段,一張試卷發下來,80%甚至更多的習題都是相當熟悉的,只有20%是相對陌生的題型。普通學生喜歡從頭做到尾,認認真真,結果是,80%的熟悉習題還是那樣,20%的陌生題型沒有足夠時間去練習,不能轉化為熟悉,導致原地踏步
會學習的學生就不同了,他們會舍棄到80%的熟悉習題,節省出大量時間,重點攻克20%的陌生題型,不斷重復練習,把陌生轉化為熟悉。有時候老師會批評他們,說他們沒有認真完成所有試題,呵呵,我只能說,這個老師當年也是二流學生。
因此,我們不難看到這樣一些現象,很多頂級優秀的學生,他們學習其實很輕松,很多時候,他們不能認真完成作業,但是,卻成績非常優秀。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學習,懂得,放棄熟悉,提升效率。試想,中學階段題型是有限的,高手通過高水平重復,會熟悉所有題型,不考滿分都難啊
提升學習效率
如果對于某些數學題目或者數學邏輯,想不通怎么辦?
回歸到之前我所說的,你學習數學的一大核心目標,或者說終極目標,應該是:會做題,能拿到分數。沒有多少人反對這個觀點吧
開車的目的是隨心所動,載我遠行,我會駕駛,能遠行,就可以了,何必要懂得其機械原理,那是工程師的問題。
記住,當你遇到絞盡腦汁都想不通的數學邏輯時:
1.靠記憶,記住這道題的做法。隨著時間的推移,之后你會弄明白的。2.千萬不要長時間的糾結,否則,你會浪費大量時間,造成效率低下,且傷害很大腦力,影響心理健康。
中學階段題型內容有限,重點難點也就那么多,說句夸張的話,靠記憶都能解決很多題型了…
提升學習效率
我再說一下高中初中老師的自私性,純屬客觀,不針對任何人,呵呵。
1.由于學校里,老師之間存在競爭,要比拼班級成績,要做老師教學成績排名等等。
所以,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每個老師每科老師都想讓學生多學習自己所教的科目,大家想一想對不對。所以呢,很多很多老師,他們絕不會顧及學生的整體狀況,而是要求學生一定要完成他們自己所布置的作業任務(無論熟悉題,或者難題,都要一律完成)。
要知道,學生學習好多個科目,而不僅僅學習一個數學,或者一個物理呀。數學老師讓全部做完,物理老師也讓全部做完,其他老師也是,試問,你能做完嗎?呵呵,貌似,初中高中階段永遠都有做不完的作業。這就是絕大多數學生面臨的最大困難:永遠有做不完的作業,一直在學習,在努力,但是,成績還是一般般。
遇到這些問題,難道我們不需要思考嗎?頂尖優秀學生和普通學生的核心分歧就在這里。簡言之,策略和方法
做人要正向,要強大,就要永遠堅信:方法總比問題多
2.在高強度作業任務的壓迫下,很多學生為了避免被懲罰,而把學習變成了一種痛苦的任務
天哪,學習是那么的痛苦。他們每天都在疲于奔命,甚至是應付。試想,這樣的狀態能達到頂尖優秀嗎?
這些學生已經進入了惡心循環。他們身不由己,因為,他們年齡小,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他們不知道怎么做,他們就聽老師的
3.對于絕大多數學生,老師的話就是金口玉言,老師的形象非常偉大
呵呵,當年我也是啊。
但是,老師擁有其自私性,這是無法避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所以,他的要求,他的行為,很難圍繞一個學生的眾生利益或者學習大局來考慮,很難很難,真的。
所以,很多老師的話,我們要辯證的聽。千萬不能沒有獨立思考能力!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