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網整理了關于中考滿分作文賞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這便是放下的人生境界。——題記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曾經做過小小的彭澤縣令,只因不愿趨炎附勢,便掛冠歸鄉。他選擇了放下,放下的是功名利祿,歸隱于他向往的桃花源。即便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辛苦,但他收獲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淡然。倘若沒有當年對名利的放下,怎會獲得心靈的自由與人格的尊嚴,怎會有獨特風格的詩文流芳百世?
放下,賦予了陶淵明生命更充盈飽滿的空間。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雨,蘇軾總能以樂觀的心態迎接。既然風雨無法躲避,那就勇敢地面對吧。自然界的風雨實屬尋常,而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雨又何足掛齒?面對仕途中的榮辱得失,他選擇了放下,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道出了他對坎坷人生的深邃見解。只有放下,才可以灑脫地前進!即便是擔任小小的杭州知縣,也留下永久的蘇堤為后人欣賞。
放下,彰顯了蘇軾屢遭挫折時的曠達胸懷。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身居高位的張英宰相的一封家書,讓家人主動讓出了三尺之地,吳家深為感動也主動后退了三尺,于是窄窄的小巷變成六尺之寬。是那位身居高位的宰相主動放下了高官的威嚴,以寬仁禮讓的胸襟,以大度能容的氣慨,化干戈為玉帛,才止爭斗于未起。倘若沒有他超出常人的氣量和胸懷,怎會有一段“六尺巷”的佳話永流傳?
放下,承載了張英宰相寬容禮讓的氣度風范。
是的,放下表現的是一種人生的崇高境界,我們的先人已經為我們做出了表率。青春期的我們,總會有許多割舍不下的東西,那就應該選擇適當的放下。當你感到疲憊時,放下的心情會很輕松;當你感到苦悶時,放下的心情會很舒暢;當你感到痛苦時,放下的心情會很快樂……
唯有懂得適當放下,才是一種智慧的成長。
編輯推薦:
2022年中考滿分作文全國匯總
最新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前準備、中考預測、錄取分數線等
中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