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25-03-29 06:11:24
8”為“
【速記口訣】動謂算是做成任,介因被動給對向,語氣助詞放句尾,疑問反詰和感嘆
【諧音】董偉算是做成人。借鷹背董給對象,玉琪主持放菊味,疑問反詰和感嘆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xué)們要這樣聯(lián)想:
老董的兒子董偉小時候很聽話,現(xiàn)在算是作為成年人了,背著老董,把家里喂養(yǎng)了多年的貓頭鷹借給對象玉琪玩。玉琪這姑娘太頑皮,竟然主張往貓頭鷹放菊華牌味精。貓頭鷹疑惑地看著他們,問:“不會害我吧?”董偉和玉琪異口同聲:“不會的。”貓頭鷹反詰道:“不會?董偉你小子害我還少嗎?”董偉說:“就相信我這 一次,我對我爸發(fā)誓,我決不會害你。”貓頭鷹半信半疑地吃了菊花味精,感嘆道:“世風(fēng)日下啊!臭小子,看老董回來怎么收拾你!”
【釋義舉例】
“為”字有動詞、介詞、語氣助詞三種詞性。
1、用作動詞,通“謂”;或譯為“算是”“是”“做”“成為”“擔(dān)任”等。
例如:
①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通“謂”)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活板》)(算是)
③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是)
④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為學(xué)》)(做)
⑤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鴻門宴》)(成為)
⑥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陳涉世家》)(擔(dān)任)
2、用作介詞,譯為“因為”“被”“給” “對” “向”。
①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齊桓晉文之事》)(因為)
②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被)
③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給)
④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觸龍說趙太后》)(對)
⑤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向)
3、用作語氣助詞,位于句尾,表疑問、感嘆、反詰,可譯為“呢”。
①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疑問)
②何辭為?(《鴻門宴》)(反詰)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項羽本紀(jì)》)(感嘆)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