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5-03-29 23:32:07
(三)明虛詞
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
尤其是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
1、句首的發語詞和謙敬副詞,“其、蓋、凡、諸、唯、盍、夫、則、夫、且夫、若夫、竊、請、敬”等前面可斷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
3、句末語氣詞 ,“者、也、矣、歟、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斷句;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
5、常在句首的時間詞,“頃之、向之、未幾、已而、 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斷句。
● 示例:(趙困于秦)齊人、楚人投趙。趙人乏食,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于齊楚?筑捍蔽也?筑猶齒之有唇也?筑唇亡則齒寒?筑今日亡趙?筑明日患及齊楚矣?筑且救趙?筑高義也?筑卻秦師?筑顯名也?筑不務為此而愛粟?筑為國計者過矣。”
(選自《資治通鑒 · 周紀五》)
注:捍蔽——屏障。
◆ 分析:這一語段中,位于句首的虛詞有“夫、猶、且”;位于句末的虛詞有“也、也、矣、也、也、矣”。找出這些虛詞,這一語段的斷句就差不多都解決了。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